宋建 (上海博物馆):
利用科技手段进行考古,马桥也做了比较多的尝试。
科技考古就是利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和技术进行考古研究。
我们主要做了这样几方面的工作。第一是环境考古。第二是动物考古。马桥文化分层进行研究,可以看出动物种数的变化过程。第三是基因考古。之所以要进行基因考古的尝试,主要是我们觉得良渚人和马桥人不是一个人群,想通过最新的分子生物学进行验证,当然这个研究不是太成功,当时提取基因的技术还不够成熟,或者说还没有能力把基因给完全提炼出来。第四个是对原始瓷新工艺的研究,这项研究主要出发点是瓷,原始瓷到底是在哪里产生的,当时也做了很多的工作。
李岩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中国大的青铜文化背景下,以原始瓷技术和硬陶技术等为主流的北越地区的人民,其所具有的成就,恐怕被低估了。这些技术是原创于中国的,在当时来讲很强的 “工业革命”,或者说类似革命一样的发现。这其中,我想环太湖地区应该是一个中心,不仅拥有马桥遗址还有生产基地。
陈云 (湖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
马桥文化时期湖州地区遗存类型比较多,有城址、手工业遗址、墓葬、水井、房屋建筑等。物质文明发展程度比较高。马桥文化因素来源比较多,与其他文化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比较引人注目的当然是中原夏商文化因素。
雷少 (宁波市文物考古研究所):
马桥文化是因上海市闵行区马桥遗址的发现而命名,代表了夏商时期分布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域文化类型,在1978年,学者首次提出了马桥文化的命名,为我们认识长江下游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面貌,深入研究当时的社会形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还有后马桥文化,是与马桥文化分布地域和范围基本相同,主要的文化面貌是马桥文化的延续和发展,年代相当于殷墟文化晚期和西周早期,该文化的确立对探讨长江下游地区青铜时代早期的文化谱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也为研究吴文化的形成及其区域差异奠定了基础。
罗汝鹏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在商代时期马桥文化南方的区域里,文明重新进入了新的阶段,表现在出现越来越多的城址,出现了比较独立的工业生产区。这些都代表了我们南方特有的文明形态,这么大量的遗址点出现,我想对于马桥文化时期整个商代江南政治格局的认识和对中国的影响,我们可能要重新开始新的阶段。
郑建明 (复旦大学):
从全国夏商时期窑址的分布来看,浙江地区应该是夏商时期窑业的中心,不但是窑业的中心,起源到发展的过程序列非常完整。在浙江地区东苕溪流域,从2007年以来系统的调查下来,先秦时候的窑址已经有将近150处了,其中夏商时期30多处将近40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