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晨琰)昨天,成立65周年的中国福利会少年宫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少年宫老组员,一场名为 “幸福小时候”的特殊聚会在这里举行。
虽已年近古稀,可老组员们的认真劲儿却一点也不输当年,在舞蹈室内跳上一段民族舞、在朗诵室里再排练一次《少年宫,我们为你骄傲》,不少老组员们激动万分。
戏剧组老组员、配音演员乔榛与太太、儿子儿媳、孙子孙女一家人重返中福会少年宫,有趣的是,他们都是这里的组员。读初二时,乔榛在中福会少年宫整整学习了一年的戏剧,他坦言,正是少年宫的学习让他学会了如何充满真情实感、有的放矢地表演。 “后来,毕业时,我有幸担当话剧 《我的一家》的男主角,并参加了全市中学生话剧联赛,最后顺利进入上海戏剧学院就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许多老组员均提到 “受益匪浅”四个字。 “在少年宫里,不管是合唱组、钢琴组、朗诵组、舞蹈组还是科技组,都是按照国际标准来构建的。”老组员汪天云告诉记者,“在少年宫的学习经历让我们受益终身,身上的那股精气神儿就是不一样!”
据了解,宋庆龄把儿童教育比喻为“缔造未来”的事业,并提出“把最宝贵的东西给予儿童”,这成为中福会少年宫肩负的责任和重托。65年来,中福会少年宫几代教育工作者辛勤耕耘,努力探索,目前,中福会少年宫每年辐射4至16岁少年儿童约4万人次,成为一代代青少年健康全面发展的“金色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