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9月27日 星期四
12
社会建设

新手爸妈遇上了“神奇保姆”


上图:在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内,由医生和专业社工搭建的“孕妇学校”邀请准爸爸一同前来参与拉美兹呼吸减痛分娩实训课程,学习帮助孕妇控制呼吸。
上图:今年 5月,第二季“妈咪宝贝帮”启动,服务升级,全面涵盖备孕、孕中、婴幼儿健康教育。
右图:“妈咪宝贝帮”为准妈妈提供的导乐陪伴分娩项目,以帮助产妇在舒适、无痛苦、母婴安全的状态下顺利自然分娩。
左图: “妈咪宝贝帮”志愿服务团队中,除了医生提供“技术支撑”,还有专业社工提供的焦虑干预和育儿支持。在针对0至12个月宝宝家庭的育儿焦虑课程中,家长们写下一个个小目标。

    ■本报记者 周渊

    怀孕阶段百般焦虑,面对各项产检结果无所适从;临近生产,更是惴惴不安;孩子出生了,妈妈又面临着喂奶、安抚等一系列通关考验,更别说宝宝稍有头疼脑热,就牵动着两代三家人的心……养育新生命的“甜蜜的烦恼”,很多新手爸妈感同身受。如何顺利适应父亲、母亲这一角色,不仅仅是年轻爸妈的事儿,也离不开家庭、医院、社会组织等方方面面的支持。

    帮助新手爸妈尽快适应新角色,这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事情,也离不开全社会的支持。去年,一个名为 “妈咪宝贝帮”的健康支持公益项目正式启动。这一公益项目由上海市儿童医院、上海市普陀区妇婴保健院、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华东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社会工作系、上海大学社会工作系等单位联合开展,为妇儿大健康综合教育新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索。

    整合社会资源聚焦妇儿健康教育

    你家有个 “假爸爸”吗?一些新手爸爸的故事让人又好气又好笑:孩子出生后,爸爸从没给孩子换过一块尿布、喂过一次奶;爸爸下班回家,一心扑在手机和电脑游戏上,孩子哭了,爸爸手足无措……新手父母跌跌撞撞 “上岗”,往往妈妈转变角色很快,爸爸则往往慢了一拍;育儿焦虑同样伴随着孩子的成长。孩子稍感不适,有的家长便如临大敌、心急火燎,一天之内带着宝宝跑了三家医院……对所有人而言,父母这一角色从来不是生来就会的。种种案例的背后,不仅仅是育儿焦虑,更折射出妇儿健康教育存在的缺失。

    去年正式启动的 “妈咪宝贝帮”健康支持公益项目,旨在探索妇儿大健康综合教育新模式。这一公益项目在准妈妈备孕、孕中到宝宝0-12月、1-3岁、3-6岁等各阶段提供全方位的健康支持服务,以医务社工小组工作模式为载体,同时引入社工、心理专业等社会资源,缓解新手爸妈的焦虑,引导新生儿家庭树立科学的孕育观和育儿观。项目总负责人、上海市儿童医院院长于广军介绍说: “随着人们对学习孕育知识和技能的需求与日俱增,大家已经不满足于医疗机构传授的健康知识,对心理疏导、家庭关系、社会关系支持系统构架等社科类知识也有着强烈的需求。”

    经过一年试水,这一公益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5月,第二季 “妈咪宝贝帮”公益活动启动,并将服务人群延伸至高龄备孕家庭。至此,一个全面涵盖备孕、孕中、婴幼儿健康教育,并整合了多种社会资源的大健康公益项目重磅升级,为 “健康上海”添砖加瓦。

    专业辅导课程覆盖整个孕期

    公益胎教音乐会、孕妇瑜伽课、新生儿护理实训、婴幼儿过敏及饮食管理、孕晚期与助产士面对面进行拉美兹呼吸减痛分娩实训……在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内,由医生和专业社工搭建的 “孕妇学校”平台使得 “妈咪宝贝帮”的成员们在整个孕期都能参与丰富多彩的专业课程。

    “吸气、吐气,慢慢下侧腰,觉得还可以的妈妈深吸一口气继续……”孕妇瑜伽课最受准妈妈欢迎,这天虽是工作日,但仍有近20名准妈妈在家人陪同下前来上课。在社工陆琼的带领下,大家尽情舒展身体,现场洋溢着温馨的气氛。

    来自喀麦隆的徐丝兰是其中一道亮眼的身影,孕28周的她身形依然十分灵活,完成了全套动作。下课后,她一脸轻松地走向一旁笑意盈盈等候着的丈夫,手挽手一起回家。

    徐丝兰夫妇已在上海工作、生活多年。说着一口流利中文的她表示,最初决定在上海生娃,心里尚有一丝丝担忧。在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建卡时,门诊护士长蒋红娟热情邀请她加入“妈咪宝贝帮”,这里不仅解答了徐丝兰孕期的各种疑问,还提供了一系列课程。瑜伽课是她的最爱,她每周都来报到,还因此结交到不少中国闺蜜。

    蒋红娟同时兼任 “妈咪宝贝帮”班主任的工作,在她的手机里有数个妈妈微信群。这个能不能吃?检查结果里这个指标高要不要紧……所有的问题,蒋红娟都耐心地一一解答。 “几乎没有下班时间了,但陪着准妈妈们一天天孕育新生命的成长,我也很开心。”蒋红娟笑着说。

    除了解答疑问、舒缓孕妇的焦虑情绪,蒋红娟也时常鼓励准爸爸、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一起参与 “妈咪宝贝帮”的相关公益活动。她向记者介绍: “比如拉美兹呼吸减痛分娩实训课程,我们邀请准爸爸一同前来。由专业助产士指导,不光准妈妈要学习各种呼吸技巧,准爸爸也要亲力亲为,学习帮助孕妇控制呼吸。”“妈咪宝贝帮”成员、准妈妈傅珺告诉记者,“同为独生子的老公一起上了几次课之后,变得更体贴了,我们一家人都在共同成长。”

    普陀区妇婴保健院党总支书记徐岚告诉记者, “妈咪宝贝帮”的成员们不仅通过公益活动学习了解各类孕期知识,还能获得家庭情感支持, “项目运营至今,我们发现 ‘妈咪宝贝帮’在对高龄二胎产妇的焦虑干预和帮助90后新手妈妈适应角色方面的作用尤为显著。”

    “妈咪宝贝帮”公益活动和一般的健康指导服务有何不同?徐岚介绍,首先是准妈妈从“要我学”到 “我要学”的转变,以小班制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家庭的依从性和参与率;其次是从 “重生理轻心理”全面转向身心兼顾,专业的心理疏导、音乐舒缓和亲子互动等活动也深受准妈妈欢迎,充分发挥了家庭互助和社工参与的社会支持作用。

    医生与社工携手缓解家长育儿焦虑

    “妈咪宝贝帮”志愿服务团队中,除了医生提供专业辅导,还有专业社工提供的焦虑干预和育儿支持。

    在上海师范大学社会工作硕士教育中心主任沈黎看来,很多新手父母在迎接新生命到来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孩子出生后就显得无所适从。 “从妈妈怀孕开始,家庭成员的心理、家庭关系等方方面面都在发生着变化,需要提前对家长进行辅导,让家庭成员对未来生活有所了解,比如孩子出生后如何适应角色的转换,产后婆媳关系、亲子关系如何处理等。”

    2016年10月,上海市儿童医院就曾通过微信公众号向0-12月儿童家长发放健康服务需求问卷,分析结果发现:69.88%的父母适应拥有孩子后的角色转变较慢;38.89%的父母在有了孩子后夫妻关系受到影响;

    65.56%的家庭在育儿观念上有分歧;

    71.12%的家长在婴儿常见病的识别和照料上存在困惑和焦虑;

    66.67%的家长在婴儿独立能力的培养上存在困惑和焦虑;

    45.56%的家长表示配偶方的支持不足。

    这份问卷的设计者、社工马宁本身也是一位新手妈妈。对于调查结果,她感同身受:“医疗系统传授的健康知识,已无法满足家长对儿童健康教育工作的需求。”志愿者们遇到的实际案例更有说服力。比如,奶奶平时帮忙照顾宝宝非常尽心,但有时宝宝半夜呢喃,奶奶就直接冲进宝爸宝妈房间,宝妈对此感到压力很大;再比如,一些90后新手爸爸依然以自我为中心, “妈妈生妈妈养,爸爸负责来欣赏”的故事也是屡见不鲜……

    于是,由上海市儿童医院牵头,率先启动了针对0至12个月宝宝的育儿焦虑课程研发与孵化, “妈咪宝贝帮”志愿服务也一同延伸至此。

    志愿服务分为以下四个方面:第一课 “我是妈妈,我骄傲”。由医务社工协助新手妈妈促进角色适应,引导形成互助支持团体,医院专家则负责讲解科学喂养健康知识,答疑解惑;第二课 “与老人合作大智慧”。医务社工协调增进共同育儿的祖辈之间的理解和关怀,医院专家讲解婴幼儿常见疾病健康知识,提升家长应对能力;第三课 “妈妈与爸爸的对话”。增强宝爸宝妈在育儿过程中的沟通与理解,并讲授健康睡眠、预防接种等健康知识;第四课“我能做好一名好母亲”,引导新手妈妈回归自身,平衡生活与工作。

    据统计,0至12个月宝宝的育儿焦虑课程开展至今,目前已有560余人次的家长受益。“新手妈妈除了经历分娩痛、伤口恢复痛、堵奶痛、长期缺觉等生理痛苦外,还要学会处理产后抑郁、家庭矛盾、育儿分歧、协调工作与生活等方方面面的矛盾,因而这些活动对我们来说收获很大。”宝妈豆豆说出了众多家长的心声。

    开办家长学校

    宝宝头疼脑热不再愁

    宝宝有个头疼脑热,家里三代人着急上火,来医院排队许久,却几分钟就被 “打发”了,家长委屈,医生也委屈;宝宝哪里不舒服,家长们面对网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和各种偏方,更需要权威医生的指点……

    对于这些患儿已知疾病的健康科普, “妈咪宝贝帮”项目采用线上线下融合的 “家长学校”形式,助力精准科普和精准医疗。

    志愿者、儿童医院社工部主任钮骏表示,医院以前开展健康宣教活动,大多就在门诊大厅放个广告牌,讲座也直接在门诊大厅办,现场十分嘈杂,针对性也不强。他们也曾尝试进行网上科普,却发现仅有流量,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家长学校”通过微信等网络平台征集家长关注的问题,并据此设置线下课程框架。上海市儿童医院各科室的医生加入志愿团队,每个周末在医院开展专题讲座,后续再整理出讲课内容,以图文、视频形式对外发布,以满足更多父母的需求。

    儿童常见眼病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孩子说话不清楚怎么办……针对这些幼儿高发性的疾病, “家长学校”至今已累计举办200余场,线下直接受益家长1.5万余人次。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