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9月26日 星期三
7
教科卫;专版

用好“多重身份”为创新添砖加瓦

——访新当选的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


新当选的上海市科协主席陈赛娟。
本报记者 沈湫莎摄

    ■本报记者 沈湫莎

    在昨天下午闭幕的上海市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上,67岁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赛娟当选为新一届上海市科协主席。这是市科协的第三位女主席,之前两位分别是固体物理学家谢希德院士和天文学家叶叔华院士。

    在接受媒体专访时,陈赛娟表示深感责任重大,她说要利用好自己肩负的 “多重身份”,团结带领上海200多万科技工作者,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上海重大需求,为科创中心建设添砖加瓦。

    新岗位与多重身份“交集”甚多

    当被问及新一届科协的 “施政方针”,陈赛娟表示,当前上海正在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市科协将紧紧围绕这一国家战略,做好学术交流、科普、智库等工作。有意思的是,这些工作与她肩负的多重身份密切相关。

    陈赛娟的一个身份是国家转化医学研究中心 (上海)主任,这是上海投入10亿元打造的一个重大科学基础设施。她说,要引导科学家积极投入大科学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上海科创中心建设的基础。

    作为中华医学会副会长,陈赛娟表示,新一届科协要进一步增加学术交流的频次,提高学术活动水平,在上海营造浓郁的学术氛围。在担任中国科协副主席期间,陈赛娟先后主管女性科技工作者和青少年科普工作,经验和感触良多。她说,人工智能时代,一定要抓好青少年科普和教育创新研究。同时,坚持用老百姓听得懂的话讲科学,力争完成2020年上海公民科学素质达到25%的既定目标。

    寄语青少年“不负时代的重托”

    从纺织女工到中国工程院院士再到市科协主席,陈赛娟的个人经历充满传奇色彩。她说自己能够走到今天这一步,最主要的经验就是勤奋。比如她在法国攻读细胞遗传学博士学位时,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半夜还亮着灯的实验室,一定是陈赛娟的。

    “能当选科协主席,可能是我身体比较好。”陈赛娟打趣说,从小参加田径运动的经历为她打下强健体魄,至今她仍保留着锻炼的习惯, “锻炼使我精力充沛,能够平衡科学家、妻子、母亲等多重角色。”

    尽管如今又多了一个科协主席身份,但陈赛娟表示并不会放松对科学的追求,不会离开她为之奋斗数十年的白血病研究。她说自己还在招收研究生,有很多课题需要研究。比如,目前APL(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愈率已在90%以上,但仍然有一些高危患者治疗后容易复发,她希望为这些患者提高治愈率。

    陈赛娟有着女性特有的细腻,看到上海青少年在国际科技比赛上屡屡摘金夺银,她倍感欣慰。她对当代年轻人寄予厚望: “现在的条件比我们那时候好很多,希望你们能在科学上下足苦功夫,创造出比我们这一代更高的科学成就,不负时代的重托。”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