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无论男女老少,只要经历过、见证过上海改革开放40年的波澜壮阔,哪怕只是一个片段,都会从一个即将开幕的大型主题展上找到共鸣,同时对未来充满期待。
经过精心策划和准备,“勇立潮头——上海市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型主题展今天正式开幕。从即日起至10月20日,近700幅珍贵历史照片、数千幅来自市民的影像记忆以及一大批实物和互动展项,将汇聚在上海展览中心东一馆,全面再现上海过去40年不断把握改革机遇、持续创造发展奇迹的历程。本报记者昨天提前走进展馆,重新回味过去40年间那些最让人激动而又难以忘怀的里程碑事件。
40年奋斗强音可亲可感
以百姓视角讲述历史,将让人目不暇接的历史瞬间串联成40年上海整体发展的脉络,这就是“勇立潮头”主题展最大的特色。
恢复高考后第一张考卷的考题、沪市老八股的纸质股票、药水弄的今昔巨变……展览中,这些历史图片资料都值得让人停步细看。但是,最能让更多观众在瞬间穿越回改革开放之初的,却是一个以“那些年”为主题的“真人秀式”的情景再现。
“那些年”称得上是展览的第一个高潮环节。它直接在展馆中把那些已经消失的上世纪80年代里弄生活标志性元素——米店、老虎灶、公用电话间等,进行了还原再现。为尽可能做到逼真,主办方不仅向收藏家借来老电话、旧家具等实物进行置景,以三维特效场景声等完善沉浸感,还安排专业演员身着当时的服装来进一步烘托气氛。
“那些年”的核心场景是间六七平方米的斗室,里面摆了两张床。从簇新的红色被褥、窗户上的“喜”字可看出,一对刚结婚的小夫妻将不得不接受与老人同室而居的窘境——这是“90后”“00后”很难想象,但当年上海几乎每条弄堂里都司空见惯的场景。
事实上,走在展馆内,真实厚重的历史感会全程与参观者相伴。整个展览共从全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征集了近700幅图片,并加入了从市委宣传部、市文联和本报共同主办的“我与改革开放的精彩聚焦”市民摄影大赛上精选的上千幅草根照片。同时,现场还可以见到最新款可回收长征火箭、全球最大起重船、全球最深载人深潜器等一批珍贵实物模型。此外,普通社区干部、外企白领、媒体记者等改革开放见证者与同龄人,也借助多媒体手段“走进”展馆,现身说法表达自己对40年不凡历程的感怀。
策展脉络紧扣时代主旋律
多姿多彩的展项展品,最终还是要有助于让人们从过往奋斗中汲取营养,并且更好指引前进。记者发现,主题展的布展脉络与时代主旋律相当合拍。
本次展览一共安排了五个篇章。除了“序篇”,其他篇章按年代递进分为四个部分:
“负重前行谋突破”,这一章围绕1978年至1990年展开,讲述上海人民沐浴改革开放春风,用智慧和力量奏响时代凯歌的故事。
“实现跨越当‘龙头’”,这一章集中展示1990年至2012年上海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征、上海特点的发展之路,实现赶超飞跃的历程。
“阔步迈进新时代”,这一章聚焦 2012年到2017年,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海砥砺前行,以扩大开放促改革,走出了一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再出发”,这一章以 2017年为起点,展示上海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五个中心”,全力打响“四大品牌”的最新思考和举措。
可以说,整个展览立意高远、逻辑清晰、节奏紧凑、讲述生动。正如主办方在“展览后记”中所言:“上海是吃改革饭、走开放路、打创新牌发展起来的”,“上海的过去靠改革开放,未来还要靠改革开放”。
跨媒体手段打破空间局限
主办方引入了许多跨媒体展示手段,不仅丰富了观众体验,更打破了物理空间的局限,将展示效果延伸到3000多平方米的展馆之外。
以“美丽合拍”环节为例,观众可将观展照片和感悟合成精美的相片,上传后,即可在展览中以多媒体瀑布流的形式进行滚动展示。值得一提的是,为吸引不同人群拿出手机拍照,主办方定制了不同的自拍背景:上年纪的参观者可进入“王开照相馆”的传统场景,站在经典家具前留影;年轻群体则可在极富二次元特征的背景板前展示个性。
展馆中,印有二维码的标识牌随处可见。扫码关注后,观众即可参与多种线上线下的互动环节。展览开幕后,相关单位还将在网络平台进行视频“微直播”,从而将展览布展过程、展示情况等实时呈现给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