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9月21日 星期五
9
人文聚焦

看看海外城市的滨水区域


纽约哈德逊河畔的炮台公园地区。(图/视觉中国)
伦敦金丝雀码头地区已经成为伦敦金融中心的象征。 (资料图片)

    从伦敦、纽约、温哥华,到鹿特丹、悉尼、东京,上世纪中叶之后,许多城市的滨水区域开始结构性转型的再开发。学界也将滨水区域的规划和复兴,列为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等领域的课题和案例。

    【纽约 炮台公园地区】

    用滨水开放空间将办公、居住、旅游串联起来,使得各种功能得到融合,是炮台公园地区的一大特点。这里的居住区面积占整个地区的四成左右,为商务区提供了配套的住宅保障,同时,公共绿地和广场占到了剩余面积的一半以上,外加博物馆和纪念设施,这些都保证了滨水空间的公共开放属性,让这块区域成为当地居民、往来就业者和旅游者的共享空间。滨水开放空间作为“轴线”,每 200米至300米设置节点,不仅提供休憩的场所,也成为一种景致。

    【伦敦 金丝雀码头地区】

    金丝雀码头于1980年停止运营,伦敦市政府成立了码头区开发公司,计划将这一区域打造成能与伦敦金融城相匹敌的新兴CBD。经过不断建设,金丝雀码头如今已由工业码头港区变身集金融商业、出版教育等多种业态混合的城市新中心。这里有英国最高的建筑,是跨国银行总部聚集区。同时,配套的服务业如酒店、餐饮、教育也纷纷落地。贯穿金丝雀码头和老城区的轨道交通则保证了这里的人气,商业街上汇聚了设计师的品牌店。这块区域还频频走上银幕,成为新的英国象征之一。

    【悉尼 中心滨水地区】

    悉尼的滨水地区开发,将商业、文化、旅游功能,与港口历史和滨水景观相结合,使悉尼成为具有个性特色的国际旅游目的地。悉尼中心的滨水地区开发强调公共性和活动性,在功能和形态上形成了三个圈层。第一圈层是滨水公共开放空间,这块面积最大,包括水域、滨水步道、广场和绿地等;第二圈层是针对市民和游客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商店、餐饮、会展和文化设施等;第三圈层是宾馆酒店和办公建筑等准私人空间区域。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