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9月08日 星期六
6
经济观察

找回“积木时间”


    ■本报记者 张晓鸣

    在数字屏幕统治的娱乐环境下,包括积木在内的传统玩具生意遭遇新技术和数字化娱乐带来的巨大冲击,连行业中的百年老店玩具反斗城,在美国也面临破产清算……技术进步必然会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在今天,传统积木要重新赢得孩子和家长的青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不过,玩具制造商正在努力做出改变。

    说起乐高,许多人第一反应是ABS工程塑料。这种材料具有高强度、耐冲击性、低毒性、易加工的特性。日常使用的家用电器,大多数采用此塑料代替金属作为骨架。卖到世界各地的乐高玩具,用的也是它。

    靠着这种不起眼的塑料,乐高风靡全球。乐高最畅销的核心产品是一种塑料拼搭积木,这种积木一端有凸粒,而另一端有可嵌入凸粒的孔,通过将不同形状和颜色的积木进行拼搭,可以创造出各种模型。小朋友照着使用说明书,就能拼出自己身边熟悉的各种物品——房子、汽车、轮船、动物,等等。当这些大小不一、五彩斑斓的积木与创造力和想象力碰撞后,还能随机组合出一个不一样的世界,除了给小朋友带来满足感和成就感,还能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智力,可说是货真价实的  “寓教于乐”。

    不过,即便被无数人赞美为  “成长岁月中的美好回忆”,但近年来,乐高的用户,还是被各种数字娱乐产品一点点抢走。比如在中国,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在中国的高速发展与普及,中国青少年的首次  “触网”年龄呈低龄化发展趋势,iPad和电子游戏,取代传统玩具,成了许多都市儿童的贴身玩伴。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 《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止到2017年12月,我国的7.72亿网民中,19岁以下网民数量已达1.77亿人,占全国网民数量的22.9%,其中,10岁以下的网民数量达到2548万人,占19岁以下网民数量的14%,且这一占比还在逐年上升。

    越来越多的孩子喜爱电子游戏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乐高要从这些孩子有限的游戏时间里争取到 “积木时间”,这是个艰巨的任务。乐高的做法是,将传统玩具与数字玩乐融合,今年5月,乐高视频专区登陆腾讯视频,小朋友可以在腾讯视频PC端、移动端、TV端及 “小企鹅乐园”App,观看超过五百条精彩视频内容。这些精心拍摄的视频巧妙地将数字技术嵌入传统积木当中,用乐趣无穷的新玩法,鼓励家长和小朋友玩真实的玩具。

    比如一款可以学习编程的积木,当小朋友将玩具口琴靠近 “乐高猫”时,猫咪可以吹响口琴,耳朵还会动。据介绍,除了 “乐高猫”之外,在搭载了Lego Boost工具包之后,任何现有的乐高玩具都能立刻变成电动玩具或动作感应玩具。除此之外,家长和孩子现在也可以通过配套的 iOS或者安卓应用,在自己的智能终端上控制乐高机器人的活动。更有意思的是,孩子们还可以通过学习编程,让机器人做出更多的动作。当然,这里的编

    程并非一般意义上的 “敲代码”——用户只需用手指在终端屏幕上,按照想法拖动各种模块就可以了,这种寓教于乐的玩法,要比简单的通关游戏有意思多了。

    不仅仅是乐高,国内相关公司眼下也开始涉足传统积木的数字化再开发,比如近段时间的爆款产品米兔机器人。这是一款支持手机遥控和模块化图形编程的积木机器人,属于小米生态链产品,499元的售价显得非常亲民。和米兔机器人相似,由创业企业葡萄科技开发的 “科技积木”一不小心也成了 “网红”。科技积木内置了智能芯片,并融合了遥控、编程、传感器等多种高科技,在玩法上则结合中国文化,让孩子从小就能用科技构建和运行属于自己的世界。

    图片 视觉中国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