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二十四届世界哲学大会宣布“下一届2023年墨尔本相见”时,我身边的两位研究生就嘀咕起来, “下届还去吗?” “去!”近七千人参会,大小1000场学术会议,这恐怕是世界哲学大会上空前绝后的纪录。但数字背后,更受益的是数千名研习哲学的青年学生,大多来自中国。
大会第四天,全体大会和专题会议全部让路,全天设置为学生场,许多著名中外学者成为志愿主持人和点评者。几十个会场中,来自海内外各个国家的青年学生们宣读着自己的论文。FISP荣誉主席、意大利科学哲学家阿伽西说,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曾出席了世界哲学大会,得到与会哲学家的帮助,这段经历一直鼓励着他进行更深入的哲学研究和更多的国际交流。
学生场是世界哲学大会的特色,鼓励哲学人将反思精神代代相传。早在一年前,全球各地的学生向大会组委会寄来自己的论文,一旦被录用,就能在住宿、报名等方面获得优惠待遇。在大会现场采访中,一位南京大学哲学系大三学生,为见到如此之多的世界哲学大家而兴奋不已;更多的研究生们则争分夺秒地与来自各国的哲学家们沟通交流。
对中国青年学子而言,这场家门口纯粹的国际学术盛会,将是他们走上哲学学术研究征途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