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中夏,1894年10月生,湖南宜章人。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任北京学生联合会总务干事,参与火烧赵家楼的行动。1920年 3月,在李大钊领导下,邓中夏、高君宇等人发起组织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马克思学说研究会的成员为骨干,发起组织了北京的共产党早期组织,李大钊为书记,邓中夏成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1920年4月起邓中夏长期在北京长辛店从事工人运动,1922年5月1日作为长辛店工人的代表,出席在广州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当选为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同年7月,他出席党的二大,参与二大宣言和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被选为中央委员。他又先后当选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委员长,参与创办《中国青年》杂志。1923年受李大钊推荐参加创办国民党和共产党合办的上海大学,任总务长。1925年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后,任秘书长兼宣传部长,留在广州工作,参与组织和领导了著名的省港大罢工。
在大革命失败的紧急关头,他坚决主张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并受中央派遣到九江,与李立三、谭平山、叶挺、聂荣臻等开会,分析形势,提出建议。随后,参加党的八七会议,坚决拥护会议确定的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被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1928年3月赴莫斯科,出席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任中华全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1930年 7月,邓中夏从莫斯科回到上海。不久,中央任命他为中央代表赴湘鄂西根据地,任湘鄂西特委书记、红二军团(后改为红三军)政委、前敌委员会书记、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1932年调回上海坚持秘密斗争,任全国赤色互济总会主任兼党团书记。
1933年5月,邓中夏在上海工作时被捕,随即被叛徒供出身份。蒋介石闻讯后亲自过问,并令立即将邓中夏押往南京国民党宪兵司令部监狱。他以共产党员的坚定信念和钢铁意志,挺住了敌人金钱厚禄的利诱和严刑拷打的摧残。1933年9月21日,在南京雨花台刑场,邓中夏英勇就义,时年39岁。
新华社记者 陈文广(据新华社长沙9月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