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12
专题

为教师立德树人提供新思路 为学校课程建设架构新体系

让课程领导力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引擎”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第二轮)成果显著(小学篇)


    从听说到听进, “课程领导力”,如今在上海的小学校长眼里,已不是束之高阁的“镜中月”,而是随时想尝的 “香饽饽”。

    从仰视到亲近, “课程领导力”,如今在上海的小学教师心里,已不是高不可攀的“楼中阁”,而是随地走近的 “桃花园”。

    自2010年起,上海推出了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三年行动计划,第一轮项目以51个子项目学校和一个整体研究区为点,以全上海为面,为缩小课程建设实施中目标与成效间存在的落差,以“学校课程计划、学科建设、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为主要突破口,历经四年的大规模行动实践,初步形成了  “校本化实施课程的有效途径” “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的运行机制” “‘大兵团’协同攻关的行动研究范式”等成果,丰富了上海课程改革的内涵,在全国产生巨大影响,并获得了2014年国家级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课程领导力提升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过程。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纪明泽介绍说,在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 (第一轮)取得经验和实践成果基础上,2015年启动的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 (第二轮),持续以 “问题导向、需求出发”为实践源点,凝聚全市之力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第二轮项目研究以 “评价引领、实践导向、互动生成、模式多样、促进提升、关注特色”为指导思想,在行动研究中采用“指南引领(顶层设计)→工具测评 (前测、后测)→行动研究 (设计—实施—调整)→总结提炼 (路径、机制)→推广辐射”的工作思路,关注课程领导力提升的关键行为表现;关注课程领导力的指标及可测评的工具;关注课程领导力提升的N种基本策略、方法和途径,在顶层设计方面前瞻引领,在面上破解共性问题,在点上突出方略提炼,取得了显著成效。

    小学,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升小学的教育质量,不仅关系到这个学段的本身价值,而且对义务教育的优质完成具有特殊的意义,更对初中教育的有序衔接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因此,壮大小学优质教育,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题中之义,也是小学完成立德树人的教育任务的根本所在。

    近年来,本市小学教育出现了万马奔腾的喜人局面,百姓对小学教育的满意度正在稳步提升。而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行动研究和探索,为小学教育的健康、多元、优质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小学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学校,能把研究的核心问题分解细化为研究各个阶段要解决的、前后关联的具体问题,在问题探索和解决的过程中生发新的问题和新的探索。项目学校关注研究项目与学校课程领导力提升之间的关系,大多以课程领导力提升为主线串起各个项目,关注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和评价力提升上的举措和成效。问题导向,指向实践需求,形成了一批成果,如:上海第一师范附属小学的 “学习方式变革”、华东师大附属小学的 “德育课程体系建设”、大宁国际小学的 “体育课程体系建设”、虹口区第四中心小学的 “综合主题课程/活动开发”、黄浦区蓬莱路第二小学的 “校本特色课程开发”、长宁区绿苑小学的 “基于实证的开发”、普陀区武宁路小学的 “课程质量保障机制决策机制”等,在研究问题解决的过程中提升学校课程领导力。

    与此同时,小学提升课程领导力的项目研究,为现代小学的发展提供了新思路。如今,课程领导力,成为提升教育质量的 “引擎”,牵动了小学教育的敏感神经,对学校品质发展、课程精质发展、师资优质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

    理解核心内容:提升课程领导力有 “话”可说

    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 (第二轮),在小学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项目学校已经从字面上的“导入”走向了内核的 “导出”。对课程领导力的精准认知,已经在思想层面作了良好的铺垫。

    上海第一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系统思考重质量

    什么叫课程领导力,学校的理解是以校长为核心,教师为基础,对学校课程设计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管理与评价的能力。其目标是提升课程教学的质量,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成长。

    作为项目学校,学校在研究和实践中思考3个方面:一是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必须和学校的办学理念和育人目标高度吻合,使课程的纵向横向紧密衔接形成体系;第二是课程的执行和管理,需要有一套完善的操作机制加以保障;第三是课程的组织与实施,这是每一个教师的理解、思考然后研究并实践,这中间有二度思考和个性化的再创造,有科学合理的教学艺术。学校的办学理念是让每一个学生拥有幸福童年,得到愉快发展。这几年设计并建构了相应的“愉快教育”的课程体系。

    静安区中山北路小学

    “对话”中出思路

    在第二轮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学校不断调整思维方式,在关注项目本身研究的同时更从课程领导的视角深入地思考如何增强教师的课程意识,如何在研究过程中提升教师的课程思想力、设计力、执行力和评价力,并把它经验化,可复制化。

    在讨论对话中实现价值认同提升思想力。在项目推进中校长与核心团队自身的思想引领至关重要,而学校课程思想力不是校长一个人关在办公室想就能形成的,学校课程思想认同或形成需要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它需要基于现实又能面向未来的视野,也需要脚踏实地又能仰望星空的胸怀。

    与专家对话寻找思想的 “源头”。学校制定 “好孩子学堂”课程以后,项目组多次邀请专家论证,从中体验到经历了无数的阵痛之后那种豁然开朗的欣喜与顿悟。特别是对 “好孩子”的标准的讨论,学校提出了培养 “认真、能干、快乐”的好孩子,有的专家认为太笼统,提出学校应该制定更下位的细化标准;也有的专家提出应该跟 “核心素养”接轨,制定出学校特有的好孩子的标准。正当研究陷入僵局之时,又一次与专家的对话,让教师枯竭的思想一下子丰富起来了。

    与教师对话点燃思想的 “火花”。学校自选项目 《学科教师 “提升小学生阅读素养”的课堂教学指南研究》,要求所有学科教师共同参与阅读教学的指导研究。学校组织教师学习张民选校长关于中国学生参与PISA测试的研究报告,组织教师参加未来学校培训,拓宽教育视野,使教师们从单一的学科教学中走出来,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

    与学生对话清除思想的 “杂质”。通过各种途径倾听学生的声音,通过座谈、问卷和测试等方式掌握第一手资料。通过这些途径及时了解学校课程实施情况,促使学校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每年课程中心修订学校课程计划,教导处出台一些新的要求,帮助教师巩固教育思想,完善教学行为。

    闵行区花园学校

    反思改进有方略

    学校侧重提升课程设计力。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形成了基于办学理念——架构课程体系——明晰课程目标——对接核心素养——设置课程方案——实施课程管理——开展课程评价——反思改进完善的课程管理路径,学校对原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地调整、完善,制定了不同类型课程的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优化了课程设计;结合学校三年发展规划的制定,科学谋划学校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形成了较为清晰的课程建设远景目标。

    同时,提升了学校的课程执行力。一方面不断拓展和完善了 “一体四翼”的课程结构体系;另一方面注重课程管理,完善相关制度,设置专门的课程管理机构,提升课程管理与决策的公开性、民主性和科学性,着力打造形成现代课程管理体制。

    指向课程育人:提升课程领导力有 “术”要研

    在提升课程领导力项目研究中,树立课程建设的正确理念,强调以学生发展为本的课程设计,体现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的课程教学,已成为小学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共识和共举。

    上海市实验小学

    提升课程价值

    学校加强课程建设,以小学生8大核心价值观为设计原点,全面规划学校的课程架构与课程模块,通过 “学科融合、课程整合、综合实践、家校互动”等路径实施,实现课程育人。

    基础型课程重价值融合:一是学校建立 《上海市实验小学学科教学细则》,从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价值观的三个维度明确要求,有效保障学科课程的育人成效。二是跨学科相近的主题,经过统整,以主题综合课程的方式呈现,加深学习的体验。拓展型课程重价值引领:一是德育谈话课程建模,以学生身边真实的人与事为例,开展主题式的有一说一大讨论,教师加以适切的指导,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核心价值观。二是精心设计分年级、系列化的德育课程,如专题教育、仪式教育、主题活动课程,以活动课程化的方式确保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以课程活动化的方式确保教育的生动性与趣味性。探究型课程重价值践行:一是统整场馆资源,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实践活动的实效性。二是挖掘家长资源,利用家长职业特长,开设家长课程,通过盘活场馆和家长资源,带领学生走出校园,为学生架起书本与生活、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

    静安区闸北实验小学

    悟课程之道

    课程之道,让教育有方向地引领儿童经历过程,成为儿童生命趣味盎然的源泉。

    课程领导力是以学校课程文化建设和课程设计、开发、实施、评价等为载体,以促进学生、教师、校长、课程、学校文化的发展为目标,在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进行课程理解、规划、实施、自控、评估及创造等的探索和实践。学校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始于2015年的春末夏初,结合 “个性化教育 生态状成长”的办学理念和 “儿童视角”的办学路径,确立了一个自选项目和两个必选项目的研究主题,即:《儿童视角下课堂形成性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儿童视角下个性化 “四自”课程的完善研究》以及 《小学数学单元教学与评价指南的校本化编制研究》。两年来,学校始终将课程领导力与教育相伴,与课程、教学相随,将其看作是学校在课程规划、实施、管理和评价中发生的 “过程性事件”。

    普陀区武宁路小学

    课程实施讲究路径

    学校认为,探究型课程的实施方式丰富多彩,探究没有固定的模式。关键在于要能让学生不同的个性和不同的思维方式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能通过这些活动获得更多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

    常用的方法有:一是游戏活动——通过轻松有趣的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如:硬币存水游戏。二是制作研究——在制作物品的过程中进行探究。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学习观察、分析、比较、通过操作来形成或者发现新问题,通过操作来验证自己的想法和猜测。如:制作小区植物叶子标本、校园垃圾桶变身记。三是实践研究——是指在社会实践中进行探究。在这类实践活动中,学生将获得最真切的体验,最直接的经验。如:策划班级义卖活动。四是社会调查——采用问卷、访谈或实地考察的方式了解现状,从而为进一步的探究做好准备。如:特色店铺探秘。学生表现探究成果的方式也多种多样。常用的方式有:图表展示法、实物演示法、演示文稿、观察记录、口头报告、照片、图片等,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如:教室的绿板、墙报、节目表演、开辩论会等,进行成果的交流和展示。学校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投入展示活动,但不过分追求展示的效果。

    注重实践探索

    提升课程领导力有 “新”能创

    课程领导力是一个专业能力,但不是呆板的。提升课程领导力,就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勇于创新,走出一条新路来。

    长宁区天山第一小学

    未来学习中心

    学校以英语教学见长,是长宁区唯一一所 “上海外语类及外语特色校教研联盟校”成员。

    如何使学校的英语教学再有一次飞跃式地发展呢?于是,未来学习中心应运而生。“中心”由3类教室(5间基础课程室、2间拓展学习室、1间项目活动室)、4种工作室(课程开发室、教师工作室、MINI工作室、首席工作室)、多个功能区(个别化辅导区、开放式创意图书馆、英语视听区、成果展示区、数独区等)三大部分构成。“中心”的每间教室随时随地根据师生的需要、结合课程或主题活动的内容变换场景,可以变成“微剧场”或“实验室”。“中心”给学生体验式学习英语提供了体验的必备环境。学校的英语教学在不断探索中,正在形成“智慧教学,关注体验”的特色。智慧教学,就是教师运用“浸润式”教学方法,依据教材、学情、“中心”的环境和功能,创设多种适合学生体验的校园生活,以及联接社会、家庭的英语学习社区。

    奉贤区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小学

    主题探索模块课程

    “绿太阳课程之主题探究模块课程”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基础上,着眼学生个性发展、成长需求,梳理现有校本节庆课程,有效运用社区资源、校内资源、家长资源,架构模块课程,为不同年段、不同班级的学生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包。主题探究模块课程分为三个板块:必选模块、自选模块、自创模块。必选模块包括5个主题:开心农场、魔幻厨房、基地远足、传统节日、我上班啦。自选模块含3个主题:奇趣影音、最爱COSPLAY、多彩世界。自创模块为机动,由年级和班级自创设计。

    主题模块课程的再构建,使学生在主题活动中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体验;初步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发展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形成主动发现问题、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实现附小学生“健康自信、诚信感恩、博览善思”的培养目标。

    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小学

    “F·X成长教室”

    学校在提升课程领导力的过程中,在师生共同筑造“F·X成长教室”这一课程平台的过程中,把发展学生学会学习、实践创新,涵养人文底蕴、探索科学精神等核心素养化为项目核心内容。

    “F·X”是学校首字母缩写,代表着学校的品牌。它意味着诸多美好的希冀:“F·X”是 “分享与想象”、“发现与希望”、“飞翔与希冀”的汉语拼音缩写。“成长”意味着长大、长成成人,泛指事物走向成熟,摆脱稚嫩的过程。简而言之,就是自身不断变得成熟的一个变化过程。而“成长教室”顾名思义就是一间间“可以让人成长的教室”。它既是物理空间内的学校 “创客实验室”,又是概念意义上的“主题式综合课程”名称,更是学校专有名词“合作共营”核心价值观3.0版——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的外延与内涵可双向调节的“教室”。

    感言

    提升课程领导力大有可为

    ■徐淀芳

    课程领导力,从本质上说是一种专业影响力,而这种能力以课程为素材,以校长、教师的领导为画笔,可以描绘出立德树人的绚丽画卷。

    课程领导力,其实就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在课程设计、实施的环节里,她既不深奥,也不玄乎,当你真正与她亲切见面,就会迸发出教育的能量、教学的力量,就会产生课程的分量、影响的体量。

    提升课程领导力在各学段都会有自己的作为天地。对小学而言,丰富学校教育的内容,强化课程建设的生态,发展教师专业的灵性,开拓学生幸福成长的前景,这便是提升课程领导力的价值所在。

    提升课程领导力大有可为,因为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而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就是走向大有作为。

    (作者为特级教师、上海市教委教研室主任)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