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31日 星期五
5
时评;要闻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第一辑)十卷本出版

东京审判庭审记录首次以中文完整面世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第一辑)书影。

    本报讯  (记者许旸)《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第一辑)出版,10卷本约500万字,按原始文献时间顺序,完整呈现了从1946年4月29日到1946年12月9日共128个庭审日的庭审记录。昨天在上海交通大学举办的新书座谈会上,学界评价,这是东京审判庭审记录首次以中文形式完整呈现,史料价值重大,也为读者准确认识这段历史提供了权威文本。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是战后审判研究最核心的文献,全译本40卷以2013年出版的英文版《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为底本,酌参日文版庭审记录,合计约2000万字,计划分四辑陆续出版,庭审内容包括从1946年4月29日至1948年11月12日的庭审准备、庭审至宣判的记录,涵盖检方向法庭和被告提交起诉书、法庭成立、立证准备、检方立证、辩方反证、检方反驳辩方反证、检方回答和法庭判决等全过程。

    “二战后国际秩序特别是亚太秩序的研究,都离不开东京审判。庭审记录的翻译和梳理有助于深入学术研究,从学理上抵制日本右翼分子。保存这份历史记忆是中日乃至世界各国人民共同的责任,庭审记录是对有意篡改歪曲历史现象的对抗。”上海社科院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王健说。

    《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庭审记录·全译本》由程兆奇教授、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之子向隆万担任丛书主编,20余位来自国内外高校的法学史学专家组成翻译团队,潜心审校,反复加工打磨,历时三年完成。“翻译难度不仅在于法律、历史、政治术语,就拿人名、地名来说,牵涉到日本、中国、菲律宾等非英语国家就十分复杂。”向隆万说,仅“七七事变”时华北主要军事负责人之一秦德纯的名字,在庭审记录中就有13种拼法,需细细辨别。

    除了翻译,全译本还进行了导读,令读者清晰看到庭审脉络。其中,最受中国读者关注的对华侵略部分的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的建立、南京大屠杀、日本在东北等地的鸦片毒化政策、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等细节一一呈现。如第3、第4卷展现的1946年7-9月针对南京暴行检辩两方举证的部分,详细呈现了金陵大学医院外科医生威尔逊、曾在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工作的许传音、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尚德义、金陵大学历史学教授贝茨等十数人的法庭证言。

    “东京审判出版工程”是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长期打造的重大出版项目,依托上海交通大学东京审判研究中心,系统搜集、整理、出版东京审判核心文献与研究著译,迄今已出版200余卷。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