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所规模超大的幼儿园,规模30个班级,占地面积37亩,建筑面积12780平方米,共有30间教室、18间专用活动室,6条走廊和4条连廊,绿化率高达40%,是上海市花园单位。
这也是一所品质优良的幼儿园,2010年争创并成为上海市示范性幼儿园。
这又是一所师训品高的幼儿园,2015年被任命为上海市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暨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学校。10年间共带教华东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市天华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见习教师规范化培训的见习教师、托幼协会实习生近200名。
她就是坐落于青浦新城区的上海市青浦佳佳幼儿园,前身为青浦盈星幼儿园 (上海市一期、二期课改基地),目前已成为青浦区唯一的一所集课改、教师实训、干部培养为一体的基地园。作为区学前教育研修基地,10年间共接受区域内超过500位教师的教师研修基地培训任务,组织了近百次面向全区的专题研讨展示活动,接受30余所姐妹园近百名教师前来跟班学习,浓厚的研讨氛围、聚焦的实践探索,让基地和学员共同成长、实现共赢。而该幼儿园的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历练成长,在2013年区中青年教学评优中,两位教师分获第一、二名,并同时参加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获奖;一名教师在2017年市中青年教师教学评比中获一等奖,两名教师获区中青年教师教学评优一等奖,两名教师获区二等奖,一名教师获三等奖。
怎样办一所百姓满意的幼儿园?怎样让教师和幼儿在幼儿园得到一起成长?这是新时期示范幼儿园面临的共同课题。
如何破解这个课题,佳佳幼儿园以具有内涵和外延的 “青浦实验”为背景和依托,智慧地延续 “青浦实验”的精神,与时俱进,借助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提升课程领导力的 “利器”,走出了一条办园新路。
随着幼儿园发展规划和课程改革的落实和推进,佳佳幼儿园从课程实施的角度顶层规划和创建园所环境,利用 “大”的特点,挖掘 “大”的优势,使园所环境成为幼儿园课程实施的资源和保障,并以此为契机,开展项目研究,有幸成为青浦区唯一一所参与 “上海市提升中小学 (幼儿园)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 (第一轮) (第二轮)”的立项单位。
十年来,佳佳幼儿园紧紧抓住市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这一抓手,针对问题,基于实证来开展项目研究,不断厘清办园理念,努力让理念落地,完善课程实施方案,让幼儿园成为“师幼共生”的最佳场所,让幼儿当“佳”做主,擦亮了幼儿园的教育成色,成就了幼儿幸福成长的童年。
“师幼共生”:为实现育人目标提供先进桥梁
从办园开始,佳佳幼儿园就提出了“师幼共生”的课程理念,即: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追求教师和幼儿共生成、共成长。
找准突破口
课程理念是课程实施方案之灵魂,而教师是实施课程、落实理念的当仁不让的主体,他们对幼儿园共生理念与目标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该理念在实践中落实的程度,成为共生理念落地的前提。佳佳幼儿园通过全园性的教师问卷调查,了解其对“师幼共生”理念与目标的知晓度和理解度。
结果显示,教师对“师幼共生”理念的知晓度和理解度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多教师觉得已在选择性课程专题活动中落实师幼共生理念,而到底怎样在基础性课程实践中共生,教师们不明白操作中要抓住的关键。
为此,以课程实施方案中课程理念的修订为突破口,园方开展了园长与教师、教师与教师、行政与各类专家之间的互动,通过团队的相互影响共同完善“师幼共生”理念的内涵,为共生理念下的课程方案要素的制定及方案在实践中的落地扎根奠定基础。
深化新理念
佳佳幼儿园在原有基础上,通过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对“师幼共生”的课程理念进一步进行了归纳,并作出了权威的诠释。
基于“师幼共生”理念,让幼儿当“佳”做主,玩转佳佳,成为更“佳”的自己。
师幼共生——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发现、尊重并把握幼儿的兴趣热点和需求,按照幼儿的认知规律,通过弹性、灵活、互动的实施方式,师幼共生课程及活动,实现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成长。
当“佳”做主——在幼儿园生活中,凸显对幼儿主体地位的尊重,赋予幼儿发言权、参与权、选择权和决定权,培养主人翁意识。
玩转佳佳——在幼儿教育中,凸显对幼儿学习方式的尊重,让幼儿在玩中学,玩中长,玩中乐,玩转成长魔方。
成为更“佳”的自己——在教育引导中,凸显对幼儿独立个体的尊重,遵循每个幼儿发展的规律和速度,促进其自主、个性的健康发展。
实践新方向
在两轮提升课程领导力行动研究项目中,佳佳幼儿园紧紧围绕必选项目《课程理念——“师幼共生”凸现于课程园本化实施中的路径与方法的研究》《基于“共生故事”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完善的行动研究》,对课程建设作了园本化实施的探究,思路更为清晰,步骤更为明确。
第一轮必选项目研究,主要是为了追求“师幼共生”理念的贯彻落实,以选择性课程中专题活动的实践为载体,构建理念落实到行为的路径与操作方法。
专题活动——是以季节、节日、时事等为热点生成的综合性活动,一个学期1-2次。强调对幼儿发展价值判断后内容的共生,注重放大幼儿活动中的过程体验,给予幼儿更多真实环境、真实的体验和经历。
载体——以各年级每学期1-2次的专题综合活动为实践研究的突破点。
路径——以年级组为平台,由教研组长牵头,调动骨干力量,分享已有经验,保障专题活动的网络框架与基本流程;以各班级为实践,密切关注本班孩子在各项活动中的反应,及时反思、调整、设计活动的推进与发展。
研究成果——确立了年级组专题活动的基本流程,为教师预设和调整专题活动网络框架提供了思路,保障课程的实施与整理;形成了班级开展专题活动实施的运行模式,强调了对幼儿兴趣和能力的关注,提供了寻找生成师幼共振点的方法,强化活动设计和实施中的师幼互动,凸显了课程的调适和创生。
第二轮必选项目研究,侧重于对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的完善,优化本园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实施及评价等基本要素,并从课程理念和目标出发,研究四类活动实施中共生理念落地的操作要点;从方案完善的宏观角度出发,借助“共生故事”促进教师实践反思,顺推“共生理念”的践行。
讲“共生故事”
在第二轮提升课程领导力必选项目研究中,佳佳幼儿园以“共生故事”为载体,通过撰写“共生故事”来引导教师记录梳理四类活动中的“共生”的经验,促进教师反思并将理念内化;并通过“共生故事”的分享激发教师群体参与共生理念贯彻落实的探索中,传播教师在实践过程中的有效方法。
共生故事——是“师幼共生”理念下,教师按照预设计划开展日常课程实施,通过观察,发现意料之外的来自于幼儿的突出表现,及时进行价值判断和师幼互动,把这过程中师幼间发生的故事撰写成案例,从中反映的是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对本园“师幼共生”课程理念的理解、执行、评价和反思的思想与行为。
一是对话教师专家,收集问题诊断症结。教师团队是课程实施的主力军,是践行课程理念的关键。园方邀请教研组长、经验教师、青年教师等不同层面的教师收集其实践“共生”理念的困惑与需求的证据,并借力专家形成研究共同体,共同诊断、追溯证据背后的源头。
二是取证各类实践,验证问题。通过每周一次教师四类活动组织实施现场的观摩及两周一次的课程核心组会议的座谈讨论,共同收集了“共生”理念下教师四类活动的组织与实施的现状,进一步验证问题。
三是理论学习,清晰价值,增强“共生”理念认识。通过问题的收集和诊断,园方发现“师幼共生”理念下,教师能关注追随活动中幼儿的兴趣、问题,注重幼儿活动中的自主性、创造性,但是对该类活动中“共生”的价值指向较为模糊。于是,园方带领着老师们进一步学习《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及《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比照园课程方案中的“师幼共生”内涵,共同学习和解析“师幼共生”理念与幼儿发展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感悟和理解在不同活动中的“共生”价值,促进教师对“共生”理念的认识,让科学的思想力先行引领教师课程的实施。
四是厘清撰写框架,强化教师对“共生”的价值判断。通过撰写的共生故事的研讨、相互交流等,促四类活动中共生理念的践行。借由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情景,引导教师对共生故事背后蕴含理念的思辨,从而建立起自身活动实践与课程理念的关系,提升教师的共生意识和共生能力。
五是追溯典型,扎根现场,提炼具适用性的经验。在研究过程中,园方也发现了一小部分教师在践行 “师幼共生”理念中的有效经验。这些身边的有效经验给了大家启发,“解铃还须系铃人”——用教师“共生”实践中的典型案例去解决问题。
于是,大家“按图索骥”,追溯故事文本产生的活动现场,让经验经受实践的检验;同时,邀请有同质性问题的班级迁移使用个别老师成功的 “共生”操作经验,让生动的经验变得理性和有规律。每两周一次借助小教研汇总情况,调整实施,评价优化,遵从发现问题(撰写故事)——明确问题(诊断故事)——提出假设(解决措施)——检验假设(达成共识)的行动研究路径,就教师初步提炼的操作指引,园长与教师团队一起立足活动实践,收集实证、专题研讨,以交流中自然折射的一种相互影响力,促进教师对“共生”理念的深化理解,反思“共生”理念的落实情况,就这样在小步递进、经验及时提炼并同步验证的循环反复中,适用于“师幼共生”理念的角色游戏、生活、运动和学习活动的操作指引相继出炉。在民主开放的氛围中,课程理念由停留在教师文本逐步生根于教室,普惠于班级的每一位幼儿;课程实施方案逐渐由顶层设计构想的书面文本向全体教师参与修正完善的动态课程实施指导手册转变。
资源室:为走向个性化教育提供多元支撑
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育的必备条件,也是反映幼儿园教育品质的衡量因素。
佳佳幼儿园占地面积达37亩,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的环境基础。而在众多的资源环境之中,专用活动室是实现课程丰富、多元的重要载体之一。园方之所以把原先的“专用教室”称作“资源室”,这不仅仅是文字的改变,而是理念的导向,也就是要让专用室作为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
佳佳幼儿园在两轮提升课程力行动研究项目中,围绕资源室,开展了《幼儿园课程资源环境创建与利用的实践研究——互动共建的资源教室》和《资源室活动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实践研究》,对资源室的基础性配备和发展性提升作了从理论、标准到实践、规范的多层面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果。
弄清资源室诸要素
在第一轮自选项目研究中,佳佳幼儿园以“师幼共生”理念下“尊重、互动”的核心要素为指导,以现实问题的破解为主要目标,在各部门、各成员的互动中,共同创建与优化了幼儿园的资源室环境,重点引领老师学会在 “关系中思考,互动中共建”,逐步厘清了资源室活动与课程的关系,梳理了各资源室内容形成的“五步曲”;明确了资源室创建与教室的关系,形成了资源室创建管理流程。
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
第二轮自选项目从资源室活动实施与优化的微观角度出发,从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视角力推本园“共生理念”的落实和课程愿景与目标的实现,并进一步完善幼儿园课程实施方案。
佳佳幼儿园将选择性课程置于幼儿园整体课程建设的框架下,努力体现科学的课程设计力,使幼儿园课程体系清晰互补,共同为实现课程理念与目标服务。园方从本园师幼共生的整体课程理念出发,思考共生理念、资源室活动及幼儿的个性化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文献查阅、教师访谈等方式,确定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支撑的内在关系。具体表现为“共生理念”是“资源室活动”实践的理念指导,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条件;“资源室活动”是“共生理念”和“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实施载体;“幼儿个性化发展”是共生理念贯彻落实后的目标指向,与资源室活动的价值追求相吻合。为此,佳佳幼儿园可以基于园情实现 “师幼共生”理念下资源室活动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师幼共生理念的实质就是对幼儿的尊重,从视幼儿为一个具有真实生命的个体的原点出发,尊重其生命发展中的自主性和差异性。
从该理念出发,为确定个性化发展的内涵,园方开展大范围(教师、教研员、幼儿、家长、同行)的调查,了解多级主体眼中的“个性化发展”,特别是收集教师对幼儿个性化发展的知晓度和理解度,搭建抽象的概念到具体的操作的桥梁。
多方意见的汇总让佳幼人意识到教师个人层面、幼儿园区级层面和学者层面认识在一定程度上不谋而合,差异性和自主性是幼儿个性化发展的两个重要维度。幼儿个性化发展的内涵在多方的参与中达成共识:“幼儿在能力经验、兴趣爱好、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差异性得到尊重,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发挥,每个幼儿能够富有个性的成长与发展。”
凸显资源室的独特价值
为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给幼儿有意义的经验,团队在原来资源室活动定位的基础上,立足本轮研究的目标与价值定位,对各资源室的功能定位开展了进一步的教师访谈、专家互动和头脑风暴,最后达成共识以类别为单位进行同质性经验的梳理,促进在实践层面研究体现“师幼共生”课程理念。同时,厘清了共同性课程与选择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凸显了资源室活动在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中的独特价值。
团队依据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中指出的儿童所需要的基本经验及教育活动内容的共同生活、探索世界、表达表现的三个维度,将资源室进行分类。
有了类型的划分,各类资源室主方向初步明确。但是在具体的运行实施中,相同类型的资源室之间又出现混淆。于是,核心团队从支持幼儿个性化发展的角度梳理资源室活动的功能定位、环境创设与材料提供操作提示,使得各个资源室指向幼儿核心经验的功能明确,教师操作执行便捷。同时,优化资源室活动的运行方式,为支持幼儿的个性化发展提供机会。
类型 资源室
共同生活 劳作室 健身房
探索世界 探索室 益智室 棋类室
表达表现 美术室 结构室
图书室 小剧场
精彩画面
为“师幼共生”注脚:六一系列活动“家长进课堂”
在 “师幼共生”中,家长的参与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在今年的 “六一”活动中,青浦佳佳幼儿园小班部开展了 “家长进课堂”活动。本次活动诚挚邀请各类职业的家长走进幼儿园,发挥家长们不同的职业优势,组织幼儿进行一系列生动、有趣的活动,使幼儿在欢乐氛围中体验亲子活动的快乐,了解成人丰富多彩的工作,得到 “新奇的课堂”所带来的不一样的收获,进一步促进家园协作。
“家长老师”们根据各自的职业特点和爱好特长,精心设计活动方案,亲手制作活动教具:小1班的 “运动爸爸”带来了运动游戏《好玩的篮球》;小 2班的 “银行爸爸”带领孩子们认识人民币,发现钱币上的秘密,区分不同的纸币和硬币;小3班的 “生物妈妈”带来了植物香精和各种花卉,和孩子们一起插花;小4班的 “聪明妈妈”制作了有趣的动画PPT,让孩子们共同猜谜赢礼物;小5班 “美术妈妈”和孩子们共同绘画;小6班的家长在英语小课堂,用水果宝宝的英语名称与孩子们互动;小7班的家长则和孩子们玩起了颜色游戏,不同颜色的面粉捏在一起变出了新的颜色,制作了属于自己的七色花;小8班的“警察爸爸”带来了绘本 《我不会走丢》,让宝贝们了解走丢时的6大法则,提高了宝贝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另一位老师妈妈则变身魔术师,给宝贝们带来了两个关于水的小实验 《水喷画》和 《神奇的瓶子》,在带来乐趣的同时也告知孩子们不是所有的无色液体都是 “水”;小9班的爸爸带来了吉他,给孩子们演绎边弹边唱,并且教宝贝们怎么用吉他演奏出好听的乐曲;小10班的 “巧手妈妈”带来了 《剪雪花》,激发了孩子们对于民俗文化的兴趣。
精彩纷呈的活动内容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活力,开阔幼儿视野,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不仅让幼儿体验到不一样的教学课程,也让家长亲身感受到幼儿教育的特点与魅力,实现了幼儿园、家长、孩子三方共赢,为 “师幼共生”作了最好的注脚。
感言
传承青浦实验办好示范幼儿园
■徐秀清
幼儿教育在人的一生中起着启蒙性、先导性和影响性的重大作用,而作为这种教育的实体和主体——幼儿园,又是幼儿幸福成长的伊甸园。因此,承担幼儿教育的幼儿园,肩负着育人使命,也关联着百姓的殷切希望,责任十分重大。
已经被评上示范幼儿园的佳佳幼儿园,更上一层楼是题中之义。我们以“青浦实验”积淀的精神、方法为依托,借助上海市中小学 (幼儿园)提升课程领导力的契机,勇于破解前行路上的难题,将课程理念“师幼共生”清晰化、具体化,甚至可操作化,并在具体实施中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事实证明,办好幼儿园不是一句空话,需要面对时代要求与时俱进,也需要遵循规律智慧而行。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在两轮提升课程领导力的探索,也是“青浦实验”的延续和发展,是与“青浦实验”一脉相承的。
如果说,幼儿教育是一条长河,那么幼儿园永远是一条小溪。我们要让长河澎湃,小溪涟漪,托起幸福的幼儿,流向更绚丽的远方。
(作者为上海市青浦佳佳幼儿园园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