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22日 星期三
8
健康生活

预防儿童溺水的六项措施


    ■喻彦

    每到暑假,总会发生儿童溺水这类悲剧事件,让人唏嘘不已。儿童溺水是一个全球普遍存在的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在全球范围内,溺水是1-14岁儿童死亡的前五大原因之一。

    我国儿童溺水死亡率存在明显的地域和季节差别。水域丰富的南方各省更容易发生儿童溺水,农村绝大多数自然水体往往距离村庄、学校比较近,是儿童溺亡的主要发生地。

    溺水一年四季均会出现,但多发生于4-9月即雨季和较炎热季节,7月为高峰。

    儿童溺水是指儿童呼吸道淹没或浸泡于液体中,产生呼吸道等损伤的过程。溺水2分钟后,人会失去意识,4-6分钟后,神经系统便会遭受不可逆的损伤。

    儿童溺水虽然是意外事件,但国内外很多研究表明,儿童溺水是可以防控的,这需要多个部门共同参与,采取综合措施,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长陪护很重要

    强化和落实成年人的监护责任是预防儿童溺水的重要措施。家长或看护人的监护缺失或片刻疏忽是导致1-4岁儿童溺水的根本原因。

    因此儿童家长或看护人应该做到:

    1.绝不能将儿童单独留在浴缸、浴盆里,或呆在开放的水源边;

    2.儿童一定要由成人监护,不能将5岁以下的儿童交给未成年人看护;

    3.在儿童乘船、嬉水、学习游泳时,家长应为儿童准备并使用合格的漂浮设备,如救生衣等;

    4.带儿童在设有专职救生员的公共游泳场所游泳,救生员可提供救援和复苏急救,也可减少游泳儿童发生溺水的危险行为。

    安全隐患多排查

    在江、河、水库、鱼塘周围设立明显警示牌,进行危险提示,避免儿童接近这些危险水体;

    在池塘、小溪、沟渠等自然水体周围安装围栏;

    家中有5岁以下儿童的农村家庭,如果房屋在距离池塘、小溪等自然水体25米内,应在院子或通向室外的房门安装门栅栏,以阻挡婴幼儿自行外出;

    居民家中的水缸、水桶等蓄水容器应加盖,使用澡盆、浴缸等后要马上将水倾倒干净,卫生间坐便器应盖好盖。

    工程设施加保障

    加强水井管理,为水井安装汲水泵,若无条件安装,也应加设防护盖,注意合理设计,避免儿童攀爬;

    架设和维护桥梁,工程部门在江、河、湖上架设安全的桥梁,已建桥梁应注意维修和保养,保证行人出行安全;

    加强基建设施管理,给窨井、粪池、建筑工地蓄水池和石灰池加盖,并加强巡查和监督。

    健康教育不能少

    健康教育的对象包括学生、教师、家长等,对家长和教师进行溺水事故风险教育,强调监护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对儿童溺水危险的认识,促进看护行为改变。教会学生游泳的技能、判断安全水域的能力,以及安全急救的技能。

    游泳技能要掌握

    国外多项研究表明,5岁以上儿童学会游泳可以起到保护作用。

    开设游泳课的学校应聘请有资质的教练,并提供安全的游泳训练场所。

    医疗救护需及时

    儿童溺水的后果包括死亡和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所导致的残疾,溺水后尽早开始基础生命支持,恢复有效呼吸循环是成功复苏、降低死亡率和神经系统后遗症的最有效方法。

    万一发生溺水,需要及时、正确的急救,以提高生存率。

    ★水中救援

    尝试救援一名溺水儿童时,救援者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尽可能快速接近溺水儿童,最好采用交通工具  (船、救生筏、冲浪板或漂浮物)。

    ★心肺复苏

    溺水儿童最初和最重要的治疗是立即给予通气,迅速开始人工呼吸,以增加溺水儿童生存的几率。

    ★正确急救

    在抢救的同时,溺水儿童可能会呕吐。如果发生呕吐,立即将溺水儿童的头偏向一侧,用手指或布去除呕吐物,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并及时做好保暖护理。

    ★拨打 “120”急救电话

    现场初步心肺复苏的同时,应拨打 “120”急救电话,做进一步救助及转运。

    (作者为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