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李静
扎根电力抢修生产和服务一线31年,从普通工人成长为技能专家、国网工匠、全国劳模,从普通党员锤炼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党的十九大代表——国家电网天津滨海供电公司运维检修部配电抢修一班班长、 “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队长张黎明,热爱工作,钻研技术,热忱为民服务,守护万家灯火,在平凡岗位上铸就不平凡,成为 “时代楷模”。
昨天,由中宣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华全国总工会、天津市委、国家电网公司联合举办的 “时代楷模”张黎明先进事迹巡回报告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本场报告会由上海市委宣传部、天津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经济信息化委、上海市国资委、国家电网公司等单位承办。
报告会上,张黎明分享了自己的电力情缘、矢志初心、家国情怀、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担当;张黎明的同事、他服务过的社区居委会负责人、采访过他的记者,则分别从不同侧面讲述了张黎明的感人事迹和崇高品质。
累计巡线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
配电抢修意味着走街串巷,进门入户。31年下来,张黎明走成了 “活地图”。为了熟悉设备环境,他查遍辖区所有线路和电力设施,绘制1500多张抢修线路图,对电线杆位置、周边交通状况等烂熟于心,比导航软件还准。凭这份真功夫,他总能在电网发生故障时以最佳路线、最快时间赶到现场抢修。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久久为功,就成行家里手了。”张黎明如是说,也如此践行。从18岁工作开始,他始终在基层一线,满腔热情投入,肯吃苦、爱钻研、勤动手,从整理班组工作记录做起,抢修 “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他完成近2万次抢修保障任务,从未发生安全事故和服务投诉;他累计巡线8万多公里,相当于绕赤道两圈。他不仅练就一手快速处置故障的 “绝活儿”,还分析总结近万起故障后编制成 《急修案例库》和 《抢修百宝书》,成为公司抢修人员的随身 “宝典”。 “我希望居民想用电时就有电。抢修, ‘抢’是时间, ‘修’是技术,没有 ‘金刚钻儿’可不行,脚不脱泥、手能绣花、扎根一线、追求极致才能练就‘金刚钻儿’。”他说。
电力故障复杂多样,张黎明不仅实干、苦干,还琢磨着“巧干”。这些年,他带领团队共完成400多项技术革新,获得140多项国家专利,其中有20多项成果填补了智能电网建设的空白。张黎明“敢想、敢干、不怕失败,创新、创造、不断突破”的劲头,正是对新时代“工匠”最好的注解。
带领党员服务队志愿服务居民近万次
在天津塘沽,农历大年三十,居民家电器短路,有 “红马甲”;三伏天,居民家电表跳闸,有 “红马甲”;暴雨天,小区线路故障,有“红马甲”;上门为行动不便老人买电、慰问困难群众、抢救突发疾病的独居老人的,还是“红马甲”……“红马甲”就是2007年成立的 “滨海黎明共产党员服务队”,由张黎明担任队长。11年来,他和队员们不讲分内分外、不分白天黑夜,始终有求必应、有难必帮。他们发起“黎明出发·点亮万家”惠民行动,为11个社区150多位老弱孤残建立服务档案,为社区居民志愿服务近万次。他们的坚守和付出彰显了共产党员的责任担当和先锋示范作用。
“辖区里人人都知道张黎明是热心肠。”天津滨海塘沽街道新城家园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何丽说。有一年夏天,新城家园举办文艺晚会,最后关头,接电搞不定——电缆要经过主干道,没办法解决。何丽愁坏了,从114查号台找到张黎明的手机号,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拨通求助,不料张黎明爽快答应。第二天是周六,一大早,张黎明带着两个队员赶到,顶着烈日设计路线、布置电缆、接通电路。更让何丽意外和感动的是,周日晚上张黎明带着队员又去了,现场为晚会保电,直到晚上十点多才离开。 “真是碰到活雷锋了!”何丽感慨。
张黎明始终把百姓挂在心上。他把手机号码留在社区敬老助残服务卡和街道便民服务手册上,24小时开机接听求助电话。居民遇到用电问题,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黎明;不管谁来电话,只要能做的,他都会去帮忙。在他的申请下,服务队的抢修车上都配了一个急救箱,装有速效救心丸、绷带、纱布等急救用品,以备关键时刻能用得上。
张黎明的父亲是中建六局的一名老党员、老班长。为参加湖北二汽、引滦入津等国家项目建设,父亲带着全家人“南征北战”,虽然辛苦,但从没说过一个“不”字。“从父亲身上,我很早就看到了老一辈产业工人的牺牲和奉献精神,做人不能只想着自己;后来我入了党,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责任。”张黎明说,“作为电力工人,我最欣慰的是看见万家灯火亮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