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04日 星期六
2
要闻

“云雀”为何走出“迷踪步”

昨17时已在昆山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上海高温即将“卷土重来”


资料来源:中央气象台制图:冯晓瑜

    ■本报记者 周渊

    先是画了个大大的“Ω”,登陆日本后又在东海打了个“结”,今年第12号台风“云雀”以“迷踪步”一路兜兜转转,最终于昨天上午10时30分在金山区沿海登陆,登陆时强度为热带风暴级,中心附近最大风力9级。

    和“安比”一样,“云雀”也是一个来得快去得疾的台风。据中央气象台和上海中心气象台发布,“云雀”于昨天17时在江苏省昆山市境内减弱为热带低压,对上海影响已趋于结束。本市暴雨和台风黄色预警已相继解除。

    受台风“云雀”影响,前天20时至昨天16时,本市中南部地区普降暴雨,个别大暴雨,另外,本市普遍出现6至8级阵风,沿江沿海地区达到9至10级。

    气象部门预计,今天天气为多云到晴,最高温度34℃至35℃。随着“云雀”远去,新一轮高温也将“卷土重来”,预计未来5至7天申城重回副热带高压控制,以晴热少雨天气为主,并将出现持续高温,最高气温可达37℃左右。

    台风登陆点正“北漂”,登陆上海概率变大

    台风“云雀”成为继“安比”之后直接登陆上海的第四个台风。两周内两个台风接踵而至,这也是上海有气象记录(1873年)以来的首次。

    曾被戏称有“台风结界”的上海,为何近期频频出现台风登陆? 上海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漆梁波表示,半个月内两个台风登陆上海是小概率事件;但随着未来50至100年全球气候变暖的预测,台风登陆点预计将趋于北或北偏西方向移动,因此这个概率也在提高。

    “云雀”奇葩路径有科学依据

    台风“云雀”屡次变换登陆点,所走的路径“奇葩”,其背后也有科学依据。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服务官傅易告诉记者,“打转”是常见的台风移动路径,因此台风预报难度一直较大。台风移动主要受环境场的气流引导,台风“云雀”主要是受副热带高压南侧偏东气流的引导。当台风走到某一地点时,如果引导气流较弱,台风周围天气系统和台风内力作用就会造成台风“打转”。

    “比如‘云雀’登陆日本后,本身强度明显减弱,这时候南侧的高空低涡势力就显得更强大,两个系统距离非常近,所以互旋作用明显。我们可以理解为,由于两者互旋作用的存在,该低涡给登陆日本后强度减弱的‘云雀’注入了新的活力。”

    此外,对台风路径而言,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是一个非常主要的影响系统。此次“云雀”北侧的高压强度非常强,从日本移向中国大陆的过程中,副热带高压对其引导最为直接,于是台风往西直奔上海而来。

    为何“云雀”比“安比”影响更大

    “云雀”以热带风暴级在金山区登陆,“安比”则是以强热带风暴级别在崇明区登陆的,为何“云雀”对上海影响更大?

    漆梁波解释:台风对上海的风雨影响,需要综合考虑众多因素,如台风强度、大小、结构、登陆位置以及其他天气系统影响等。“安比”和“云雀”均属于台风中较弱或最弱的级别。受台风登陆地点和环流结构不同等因素的影响,“安比”和“云雀”的降水分布也不同———“安比”影响时北部、东部降水明显,“云雀”影响时中部、南部地区降水明显。

    进入八九月,“秋台风”考验更为严峻

    昨天8时,今年第13号台风“珊珊”也已形成,它是否会影响上海?气象部门表示,根据现有气象资料分析,“珊珊”未来会向北或北偏西方向移动,进入我国海区的概率不大,影响上海的可能性较小。

    但这并不意味着申城今夏不会再受台风“光顾”。漆梁波表示,每年7月至9月均为台风频发季节,截至目前已经生成了13个台风,从常年情况来看,全年一般会有25至28个台风,且八九月“秋台风”的强度和范围都将增大。上海气象部门将继续加强关注和监测。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