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03日 星期五
5
要闻

数字化助敦煌文化走进人们生活


上图:莫高窟第55窟中心佛坛殿堂窟。
右图:壁画数字化工作现场。
(均敦煌研究院供图)

    从2016年起,“数字敦煌”资源库中英文版页面访问量已超360万次

    如今,敦煌莫高窟内已有200个彩塑洞窟实现数字化

    本报记者 付鑫鑫

    只要捐赠0.9元,就可以成为敦煌文化的“数字供养人”,并获得一个珍贵锦囊。今年6月9日世界文化遗产日,“数字丝路计划”首个项目——敦煌“数字供养人”甫一落地,就刷爆了微信朋友圈,吸引了众多人动手指献爱心。

    无独有偶,7月12日,香港民政事务局资助的“敦煌青年实习计划”启动;紧接着,“夜游莫高窟,致敬守望者”上线,让参观者在静谧夏夜饱观石窟满壁风华,纵览敦煌前世今生……

    一系列举措,昭示了古老敦煌正在接轨数字化的进程中稳步前进。而这一切,在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看来,都只有一个朴素的目的——讲好敦煌故事,传播敦煌文化。

    更多敦煌数字化资源将以多种形式推出

    “数字供养人”结项时,已实现筹款 35万元,所筹款项将用于已列入年度任务的莫高窟第55窟的数字化保护。但王旭东强调说,推出“数字供养人”项目的初衷,不是为了募集资金,而是希望通过微信朋友圈这样的新媒体,引起公众尤其是年轻人对敦煌文化的关注。“你想,获赠一幅莫高窟数字壁画,外加一句话的‘智慧锦囊’,只需0.9元捐款,其实所费甚微。让更多人了解敦煌、让敦煌文化走进更多人心里,是我们的愿望。”

    如今,敦煌莫高窟内,已有200个彩塑洞窟实现数字化。王旭东介绍,数字化保护工作主要分为三部分,包括洞窟三维重建和壁画彩塑数据采集、图像处理以及最终的数据存储管理。众所周知,莫高窟壁画十分精细,即使用高清的数码相机去拍摄,受取景镜头所限,也只能保证成片中心约三分之一位置的图像纤毫毕现,而周边剩余的三分之二的画面则都是变形的。所以,一面墙通常需要拍摄几千甚至上万张照片,再在计算机辅助下完成人工拼接。拼接后的壁画彩塑与洞窟三维几何模型融合后,方能成为一个完整的洞窟数字化档案。

    “有了数字化的壁画,我们不仅可以用于多地、多主题展览,还可以通过 ‘数字敦煌’资源库实现全球共享。从2016年开始,首期30个洞窟的 “数字敦煌”资源库中英文版已上线,有来自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用户点击访问,页面访问量超360万次。”敦煌研究院文化创意研究中心副主任杜鹃透露,这些数字化的资源还将开发出各类文创产品、动漫、游戏等等,逐步走进人们的生活。

    彰显“开放、包容、共享”丝路精神的窗口

    日前,由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敦煌研究院、敦煌市博物馆联合举办的 《书写的温度——从古代文献到书籍艺术》展览,在莫高窟开幕,展览为期3个月。

    作为敦煌研究院第四代 “掌门人”,王旭东坦言,此次展览是第三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展览项目之一,也是体现中法两国文化友好交流的一项重要活动,更是彰显 “开放、包容、共享”的丝绸之路精神的窗口。在保护和传播敦煌文化方面,敦煌研究院最重要的经验就是开放,不仅仅是对国内学术机构开放,而且要走国际合作的道路。

    上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在技术尤其是智力方面得到诸多支持和帮助,为自己培养了一支扎根敦煌的人才队伍。过去十几年,研究院联合国内外高校和文物保护科研机构(英国考陶尔德艺术学院、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北京大学、西北大学、兰州大学),连续实施了五期壁画保护硕士研究生班学历教育培训,为敦煌研究院和我国文物保护领域培养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去年,研究院还招聘了日本年轻学者香畅悦子;今年,又聘用了美国敦煌学者史瀚文博士。

    用全球化视野去审视、研究、保护敦煌

    “请进来”的同时,也经常“走出去”。研究人员赴海外交流,学知识、长见识,学成归来就能用全球化的视野去审视敦煌、研究敦煌、保护敦煌。

    “季羡林先生曾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但从现实看,敦煌在世界上的影响力,或许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很多外国人知道长城、故宫、兵马俑,但知道敦煌者相对较少。如今遇上‘一带一路’的契机,敦煌这座艺术宝库和文化高地急需加大传播力度,让这颗具有国际化禀赋的丝绸之路明珠散发出更加绚烂的光芒。”王旭东动情地说,这些年,美国和我国香港等地纷纷成立了致力于敦煌文化保护传播的基金会,他们不仅募资支持文保研究和人才培养,还全力传播敦煌文化。

    目前,敦煌研究院已与美国、法国、英国、德国等国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互派青年学者,让世界各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了解敦煌、研究敦煌文化,甚至扎根敦煌。他憧憬着,未来,敦煌石窟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典范、敦煌研究院成为国际上最具活力的敦煌学研究实体、最具影响力的敦煌文化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