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8月01日 星期三
6
国际

英国新任外交大臣参加中英战略对话引人关注

共同维护多边贸易 中英合作潜力大


7月30日,北京,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会晤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 视觉中国

    ■高健

    刚刚履新的英国外交大臣杰里米·亨特 7月30日到访北京,同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举行第九次中英战略对话,引起国内外媒体众多关注。

    亨特先生是一位中国女婿,事实上,他一直对亚洲国家在世界经济格局中的地位高度关注,他长期代表英国政府主持中英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更为重要的是,他是英国首相特雷莎·梅可以信赖的核心内阁成员,在政治理念上是一位保守但又不乏新意的托利党人。

    本轮战略对话中,双方一致同意,维护以规则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世贸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抵制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正如亨特所说,在国际局势的关键节点,英中应加强战略沟通与协作,共同应对挑战。

    梅政府释放对华关系政策新信号

    亨特此次访华是特殊时期的特别访问,为中英双边关系在英国后 “脱欧”时期的发展趋势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英国“脱欧”发展到今天,局势变得更加复杂多变,原来根本不被看好的硬“脱欧”选项居然也成为了一种可能。英国政界对于“脱欧”后英欧关系的定位存在不可调和的根本对立,英国与欧盟对于英欧关系在“脱欧”后的定位也存在根本立场冲突。这种持久的政治消耗,对于英国的未来是一种深深的戕害。就中国而言,中国政府酝酿已久的进一步对外开放的贸易政策正在加速落实,几个月后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就是一个显著的标志。

    公允地说,自习近平主席2015年访英以来,中国对英政策一以贯之,保持了高度自信心与稳定性。然而,英国对华政策总是显得很“纠结”。与卡梅伦政府富有远见的对华政策相比,近三年的英国对华政策没有令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中英“黄金时代”的成色大打折扣。这一损失在英国政府受困于脱欧问题的时局下显得格外明显。

    有评论说,梅政府的对华政策之所以举棋不定,在于梅的内阁是一个弱势政府。然而,一系列的事件表明,梅内阁对于世界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与英国的国家定位缺乏深刻认识与客观把握。过去三年,梅一直在试探与尝试“脱欧”后英国在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中的角色,她也信誓旦旦地向英国商界宣布,英国未来将继续在世界经贸领域扮演一以贯之的引领作用。然而,现实情况是,美国虽然口头肯定英美特殊盟友关系,却在英国“脱欧”进程中没有任何实质性支持。在最近一次英联邦会议中,曾经的殖民地印度已经开始谋求在英联邦机制中的主导地位。英国智库很坦率地承认,缺少了印度的英联邦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特雷莎·梅在对华关系上,始终没有摆脱典型的保守政客的冷战思维,挥霍了卡梅伦政府对华关系的重要遗产。现在,在“脱欧”事件上深陷被动局面的梅内阁,开始进行反思了。

    中英对于多边贸易体系具有高度共识

    中英双边经贸合作潜力巨大。这一判断的依据,不仅在于双方经贸的互补性显而易见,更在于中英双方对于自由贸易的国际经济秩序这一基本原则具有高度共识。英国是自由贸易理论的开创者,也是秉持与实践自由贸易理论的典型国家。就当前时局而言,美国特朗普政府肆意破坏多边主义贸易合作机制,作为后加入世贸机制的中国恰恰成为世界多边贸易体系最坚定的拥护者与最强大的支持者。中英双方在共同维护世界经济贸易秩序领域拥有共同原则与立场。庞大的中国市场究竟意味着什么,以商业立国的英国政府应该比谁都清楚。

    世界形势越复杂,越是考验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底气与智慧。英国对于世界发展的历史与趋势有着深远的谋划,对于当前美国发动的单边主义贸易战争的最终结果也有自己的判断与认识。中国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几代中国人兢兢业业、流血流汗、辛苦劳作的结果。这一成果绝不仅仅是经济学意义上的成果,更是一个民族在面对现代化这一历史任务时强大的文化优势的集中体现。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动力,80%的贡献是由以中国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完成的。再过十年,新兴市场与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总量有望达到50%。

    本轮中英战略对话中,双方同意对接发展战略,扩大贸易和相互投资规模,拓展人工智能、绿色能源、数字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合作,继续推动中英共建“一带一路”。可以预见,这些举措不仅将为双方带来更多黄金机遇,也将促进亚欧大陆共同繁荣,推进全球可持续和绿色发展。

    (作者系上海外国语大学英国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