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沈湫莎)昨天上午10时,中国第九次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从上海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出发,前往北极执行科学考察任务,预计9月下旬返回上海港,航程超过1.23万海里。
本次北极科考将以雪龙号科考船为平台,在白令海、楚科奇海和北冰洋高纬海区,开展海洋水文与气象、海冰、海洋地质等方面的业务化观测,同时围绕海洋酸化、海洋微塑料、海洋环境放射性核素等热点问题开展调查。
自1999年以来,我国已经开展了八次北极科学考察,据本次科考队首席科学家魏泽勋介绍,这是自然资源部成立后组织的首次极地考察活动;也是首次将业务化调查和科研项目相结合;并且将首次使用无人冰站监测、无人滑翔机等国产新型设备。
本次科考共将实施12项业务化观测任务及九项国家科研计划支持项目,比如观测海洋环境的放射性核素、北极亚北极海洋微塑料等。国产新型设备也将为业务化调查提供装备支撑。此次的无人滑翔机搭载了多种传感设备,可在海面上自主滑行,一方面可以提高海洋探测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检验自主研发设备的性能。
本次航行,雪龙船将更深入北极中心区域,视冰情探索中央航道的适航性。本次科考希望通过对精密地形地貌的探测和考察,获取更多中央区域的自主数据,为雪龙号、雪龙二号乃至其他船舶收集水文、海冰等方面的数据,为国家海洋规划提供数据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