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7月19日 星期四
3
要闻

在多重挑战中呈现稳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方向愈加清晰

中国经济底气和信心日益彰显


    时值年中,一些国家贸易保护主义逆流而动,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有增无减,世界亟待寻找增长信心所在。

    聚焦东方,第二大经济体在多重挑战中呈现稳中有进态势,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愈加清晰,为不确定的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拨开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国经济底气和信心日益彰显。

    审视当下看底气

    这是一份让人瞩目的实体经济晴雨表——

    上半年第二产业用电量同比增长7.6%,对全社会用电增长贡献率高达56.5%;6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达 51.5%,高于上半年均值 0.2个百分点,显示制造业继续保持扩张态势。

    GDP增速连续12个季度保持在6.7%至6.9%区间、失业率和通胀率维持低位、工业和服务业快速增长……尽管外部不确定性有所增强,但稳定的经济运行基本面,让中国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轨道上稳步前行。

    高质量发展开局之年,中国经济不仅大盘稳,结构调整更呈现难得的“进”。

    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新动能迸发勃勃生机。快速涌现的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在改变人们生活的同时,成为中国经济提质增效的新变量。

    “新动能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已超过30%,对城镇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70%。一些东部省份已经走出结构调整阵痛期,新动能正日渐成为经济发展的第一引擎。”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孟玮说。

    消费升级势头明显,区域协调动力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释放……不断增强的内生动力,撑起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形态。

    环顾全球看底气

    中国经济底气的潜力,在于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庞大的消费升级需求——

    36.6万亿元,这是2017年中国消费市场的规模。这个规模仅次于世界第一大消费国美国,并继续以较快速度扩张。

    拥有全球成长性最强、潜力最大的市场,内需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力量。国家统计局测算显示,2008年至2017年,内需对经济增长的年均贡献率达到105.7%。

    中国经济底气的活力,在于市场主体蓬勃兴起、创新创业持续迸发——

    中国市场主体突破1亿户大关!“亿户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的创业国。从不足50万户到1亿户,改革开放40年来,市场主体加速涌现,成为中国经济最富活力的动力源泉。

    中国经济底气的动力,在于庞大的人力资源和宝贵的人才资源——

    从世界最大的劳动力市场到最富潜力的技术人才市场,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积蓄动力。

    9亿劳动力、以亿级计算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劳动者……全球首屈一指的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不断激活。

    中国经济底气的韧性,在于不断拓展的区域空间大格局——

    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叠加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绘就区域协调发展新气象;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

    着眼长远看底气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党中央适应把握引领大势、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大抉择大战略。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

    7月13日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直指制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

    当前,我国处于近代以来最好的发展时期,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在现代化进程中闯关夺隘、实现中国经济向更高级形态演进,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绝不会放缓。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导向,不断筑牢民生底线、释放民生红利。

    聚焦深度贫困地区精准发力,补齐发展短板;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回应百姓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强烈需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在努力实现“住有所居”的同时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打好“三大攻坚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扫清障碍。

    中国经济的底气,来自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和坚定不移的道路选择。

    修订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和自由贸易试验区负面清单,推出新一轮开放措施;混合所有制改革、产权保护、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三改联动”有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让市场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发挥……向改革要动力,向开放要活力,中国经济的发展道路越拓越宽。

    尽管国内外形势趋于复杂,但良好的改革发展势头,越开越大的开放大门,让国际机构和跨国资本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不断增强——

    特斯拉在美国之外首个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宝马增资建设电动汽车全球出口基地、桥水等知名对冲基金加速布局中国资本市场……下半年刚刚开局,跨国资本“抢滩”中国势头不减。

    时代大潮,浩浩汤汤。顺应中国人民要发展、要创新、要美好生活的历史要求;契合各国人民要发展、要合作、要和平生活的时代潮流——这是中国过去成功、未来也必然成功的历史逻辑,也是中国经济最强大、最深厚的底气所在。

    新华社记者 安蓓 姜琳 陈炜伟(据新华社北京 7月18日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