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7月17日 星期二
7
教科卫;公告

后疫苗时代,宫颈癌筛查诊治不可松懈


    本报讯  (记者陈青 通讯员张煊)作为严重威胁妇女健康的常见恶性肿瘤,宫颈癌位居全世界女性恶性肿瘤发病率前三。在日前举行的第三届东方妇产科论坛上,专家表示,在预防宫颈癌这一疾病时,相比人乳头瘤状病毒(HPV)疫苗注射,宫颈癌的筛查更为重要。

    根据今年2月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最新一期全国癌症统计数据显示,宫颈癌和卵巢癌均位于中青年女性发病率的前五位。我国女性宫颈癌发病年龄通常从15岁开始,高峰集中在40-59岁,死亡率随年龄增加而增高。

    随着研究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人乳头瘤状病毒(HPV)与宫颈癌的发生息息相关。这也使得宫颈癌成为目前人类所有恶性肿瘤中唯一病因明确的肿瘤。

    著名妇产科专家、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党委书记华克勤教授解释道,HPV感染并非等于宫颈癌,HPV有许多分型,持续性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发病的危险因素,如果短期内有过HPV感染对宫颈癌发生并不造成影响,不必太过恐慌。

    如今,随着二价、四价、九价疫苗的陆续上市,我国也迎来了HPV接种热潮,疫苗的适应人群选择成为热议的话题。基于国内外研究结果,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魏丽惠教授提出建议:通常而言,9-45岁是疫苗接种年龄;9-18岁主要是进行接种疫苗 (如二价、九价),进行获益的教育;青春期及生育年龄女性筛查与接种 (如四价)并重;45岁以上者需要强调筛查的意义和重要性。

    HPV疫苗的上市给广大女性带来了 “福音”,但在热潮之下,也引发了一些 “冷”思考。上海市妇科肿瘤重点实验室主任、仁济医院副院长狄文教授表示,大众必须理性地对待HPV疫苗,不要妄想打一针真的就能一劳永逸。“HPV疫苗在全球范围上市十多年,确实证实有一定的益处,尤其推荐9-26岁的人群 (无论男女)接种,并且是在尚未有性生活之前完成接种效果最佳。但是,HPV疫苗接种人群发现宫颈病变的也不少,这些都需要大数据来进一步分析和解释。”

    天津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薛凤霞教授在报告中指出,许多发达国家正在或已进入后疫苗时代,而我国疫苗接种尚处于起步阶段。华克勤教授也表示,从国外尤其是欧美地区的数据来看,HPV疫苗上市后,其宫颈癌发病率的确有所下降。但对于国内,至少还需要十年来观察HPV疫苗对宫颈癌防治的效果。

    “过去70年,美国通过规范的宫颈癌筛查使宫颈癌新发病率至少减少50%,死亡率减少85%。对于普通妇女而言,一般推荐每年进行妇科检查,每五年行宫颈细胞学联合HPV检测。”狄文教授坦言宫颈癌筛查的重要性。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