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在今年华东师范大学2018届毕业典礼上,来自意大利的留学生王小龙凭着一段幽默的发言,瞬间蹿红互联网——
“留学期间,不管我身体有任何不舒服,都有人会建议我多喝白开水。发烧了?多喝水!压力大?多喝水!”王小龙是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关系专业2018届硕士毕业生,毕业致辞中有关“喝水”的一段描述,不仅逗乐了师生和网友,也透露出他对上海生活的熟悉。
过去三年在华东师大就读期间,王小龙不仅学习优秀,是校足球队主力,还参加过支教活动,到江西农村奉献爱心……如他在致辞中所言:“对我来说,来中国留学是改变我人生的契机,它拓展了我的视野,也让我的观念更开放!”
在华东师大,像王小龙这样的国际学生很多。来华求学期间,他们既读有字之书,也读无字之书——不仅掌握了汉语、习得了专业知识,还通过参加社会考察实践活动,深入了解中国国情,真情融入中国文化。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充满中国味的 “第二课堂”很精彩
随着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提升,如今的国内高校里,“洋面孔”越来越多。在华东师大,目前每年在读国际学生总计6000多人次,来自130个国家和地区。不少国际学生谈及在这里就读的感受,都会由衷地说:“爱在华东师大,名不虚传!”因为从踏进校园开始,他们就感受到了无微不至的关爱。
就读于华东师大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蒙古国留学生乌杨格今年毕业。“刚到上海学习时,我不会说汉语。对我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当初姐姐鼓励我来华留学,她说‘未来中国的发展会很好’。”完成本科学业后,乌杨格已为自己制定了未来的发展规划:继续攻读华东师大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学成以后如果回蒙古国发展,我也一定会从事对华旅游相关业务,因为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
在学校,乌杨格和她的伙伴们除了通过学习中国概况、大学汉语、中国文化等课程,了解中国历史、文化和当代社会发展外,还从校园文化活动中,感受中国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
比如,为了让国际学生感受到中国在极地研究方面的新进展,学校组织了一次登上“雪龙号”极地科考船的活动。“这艘船真是太令人震撼了!每一层甲板都仿佛有宝藏等待着我们去探寻,船上甚至还有直升机!太酷了!”英国格拉斯哥大学交换生柯瑞雪在参观结束后这样感慨。船上先进的设备、科学家严谨的科研态度,都让国际学生们大开眼界,使他们对中国当下发展有了直观而深刻的印象。
“国际学生来自各个国家和地区,大家的成长环境、文化习俗各不相同。如何用国际学生能够接受的方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必须在形式和内涵上有所创新,产生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华东师大国际教育中心主任黄美旭介绍,学校非常重视“第二课堂”的社会实践,鼓励国际学生践行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中国古训。
到农村支教,让国际学生了解更真实的中国
“组织国际学生走出校园考察学习,绝不是简单的观光。而是让学生们了解中国的真实国情,让他们知道,中国的城市不都是上海这样的。”黄美旭告诉记者,在国际学生教育中,学校践行课本与实践相结合,创造各种条件让国际学生走进真实的中国社会。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不少国际学生都提到了让他们难忘的支教活动。来自德国的留学生马其山是专攻中共党史的博士研究生。带着对中国发展的惊奇和向往来到中国,他去年参加了华东师大国际学生赴江西许村小学的爱心支教活动。他在随笔中写道:“我更深刻地了解了中国:现代化的都市——上海,是中国;淳朴,有待发展的乡村——婺源,也是中国。”“十九大提出 ‘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通过在江西中小学支教,我了解了中国的乡村。”
“很多国际学生参加支教活动后都说,最初觉得自己是去中国农村地区献爱心的,实际上他们从当地孩子身上收获了很多感动,深受教育。”黄美旭告诉记者,支教活动结束后,不少国际学生回到上海,还惦记着山区的孩子,为改善他们的教学生活条件奔走,组织了好几次为孩子们募捐衣物、学习用品等爱心义卖活动。
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
国际学生了解中国、感知中国不能“一阵风”,而是要融入国际学生的日常生活。结合中国当代社会热点,华东师大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为更多国际学生创造了解当代中国的机会和平台。
在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华东师大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 “我眼中的十九大”主题演讲和征文活动,中国学生和国际学生一起参加。
“在我们国家,过去到中国来读书的人并不是太多。但现在我回去,发现很多和我年纪相仿的人都希望到这里来学习,我们对中国的发展非常关注。”吉尔吉斯斯坦留学生努利亚,是此次演讲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努利亚毫不掩饰她对中国文化的喜爱,她的志向是当一名汉语老师,同更多人分享“中国故事”。
事实上,对很多国际学生来说,参加此次征文活动,是他们第一次用汉语写下“最长的作文”。在征文中,许多国际学生还就当代中国发展、“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话题开展热烈交流,并结合他们的留学经历,展望中国发展对各自母国的帮助和对世界的影响力。
培养更多“知华友华”的国际人才,华东师大坚持“践外交于日常、寓管理于服务”工作理念,全方位拓展对国际学生国情教育的形式与内涵,取得了丰硕成果。越来越多国际学生正成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中国发展的新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