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7月09日 星期一
DS7
文汇读书周报;新阅读

向烽火年代的无名英雄致敬


《惊蛰》海飞著
花城出版社(2018年1月版)

    ■董凯兰

    《惊蛰》是海飞的另一部小说《麻雀》的前史。如果说《麻雀》一环扣一环的情节已经让人喘不过气来,那《惊蛰》则是悬疑到了极致:有多重间谍卧底,各类人物既合作又冲突;有“假夫妻”,还穿插有 “假出轨”“假私奔”等情节……电影大师希区柯克说过,悬念是保持观众注意力最有效的方法,《惊蛰》无疑做到了。

    《惊蛰》所描述的 1941年冬天到1943年春天,正是中国的黑暗时分,它充满伤口,因疼痛而呼号。在海飞笔下,每个个体的身体和心灵也都有着深深的伤口。共产党人陈河(钱时英)在牺牲前,“风从他新鲜的伤口上奔过,这让他的内心欢叫了一下”,这浑身是伤口的陈河,不就是被日本侵略者任意践踏的中国吗?而之前,当主人公陈山从重庆返回上海时,他也突然感到这个国家全身长满了伤口,他仿佛就在这样的伤口中进进出出。

    父亲陈金旺的头部受过一次重伤,所以他的记忆像是被人挖走了一样,却在临死之前突然清醒,他向空中举着手臂,大声喊道:还我河山。陈河的河,陈山的山。原来,祖国,就是由无数个陈山的山、陈河的河组成的有机体,它被践踏的深深伤口会因为中国男人的硬骨头和中国女人柔软却坚韧的信仰,而生长出全新的血液和生命。海飞在这部前史中着重营造的,是“祖国”不是虚空缥缈的大口号,也不是一个空空的概念,它是由几个年轻人的一腔热血,以及对家国河山的信仰造就的,是有血有肉,有泪水,有呼吸,会生长,会死去的生命体。

    书中的故事仅仅经历了一年多,12个有名有姓的人前赴后继地死去。我们没来得及看到他们的生,只看到了海飞细细地不厌其烦地描摹他们的死——“每一首诗都是一篇墓志铭”。

    在中国,“惊蛰”是一年中的第三个节气,象征着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在书中,它还代表了希望和那个时代每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中国终究会胜利。

    家国河山今犹在,却不见故人来,只留下字里行间的隐忍与热血,给那段峥嵘岁月以祭奠。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