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7月02日 星期一
3
要闻

挺起新时代的精神脊梁

——写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7周年之际


观众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的 “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上参观 (2018年5月5日摄)。 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摄

    8956.4万——这是最新公布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

    成立 97年,执政近 70年,从不到 60人的新生政党,到8900多万人的世界第一大党,从播下革命火种的小小红船,到领航复兴伟业的巍巍巨轮,是什么力量让中国共产党由小变大、由大向强?

    一座山峰的崛起,挺立的是脊梁;一个政党的勃兴,昂扬的是精神。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不但需要建造物质的大厦,更需要建造精神的大厦。

    这是新时代里习近平总书记发出的号令——

    “全党同志必须保持革命精神、革命斗志,勇于把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了97年的伟大社会革命继续推进下去”。

    不要忘记我们是革命者

    面对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人必须保持革命者的本色,激发出改天换地的精神伟力

    江西永新县,32岁的邢镭,操着当地方言与乡亲交流水稻生长情况。去年,他刚刚带领三湾乡脱贫摘帽。

    90多年前,也是在这里,经过三湾改编走出了一支新的队伍,他们怀着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革命,让穷人过上好日子。

    时空变幻,精神永恒。一代代奋斗者的足迹,在史册上写下雄壮的宣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到2020年,中华民族企盼千年的小康梦就将实现。再经过两个15年的奋斗,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

    如何担当起这一伟大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党:不要忘记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是革命者,不要丧失了革命精神。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对革命精神的呼唤,始终激荡在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奋斗征程中。

    60多年前,迎来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毛泽东同志号召全党:“要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

    40年前,改革开放大潮初起,清醒认识到“这个转入和平发展时期的革命比过去的革命更深刻,更艰巨”,邓小平同志激励全党:杀出一条血路来。

    今天,对于不少人来说,“革命”仿佛是一个已经久违了的词汇,“革命精神”似乎属于过去时。然而,真的是这样吗?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革命精神是事业发展壮大的制胜法宝,也是共产党人最为醒目的精神标识。没有革命精神,就没有革命行动,更没有革命的胜利。新时代,我们党要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担当起伟大的历史使命,就必须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精神,激发出改天换地的强大力量。

    非革命不足以成其事,无精神不足以发其新。我们正在探索和开辟一条前人从未走过的道路。每迈出新的一步,都需要开拓创新的劲头;每攀登一个新的高度,都需要超越自我的勇气。当革命精神与革命行动统一在革命的目标上,其激扬起来的精神伟力必将无坚不摧、无往不胜。

    “我们要永葆蓬勃朝气,永远做人民公仆、时代先锋、民族脊梁。”这是一个大党面向新时代的自信与自觉,是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的豪迈宣言。

    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

    面对风险挑战,中国共产党人要有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气,投身新的伟大斗争

    习近平总书记以深沉的忧患意识提醒全党,实现伟大的理想,没有平坦的大道可走。“我们还有许多‘雪山’、‘草地’需要跨越,还有许多 ‘娄山关’、‘腊子口’需要征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不向困难低头,不被挫折压倒,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挺立起革命者的精神脊梁,这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焕发的“兴国之光”。

    始于红船精神,历经革命战争烽火淬炼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太行精神、红岩精神、西柏坡精神,社会主义建设年代锻造的“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铁人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新时期迸发的小岗精神、特区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洪精神、抗震救灾精神……不断延伸、不断宽阔的这条精神大河,标注起中华民族的精神高地,成为共产党人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

    站在新的起点,开启新的伟大斗争,今天,我们靠什么来战胜风险挑战,继续创造新的人间奇迹?答案仍是革命精神。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焕发了新的精气神。以“一个都不能少”的勇毅,深入推进脱贫攻坚战;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坚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担当,推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以“拿起手术刀”自我革命的气魄,“老虎苍蝇一起打”,正风反腐保持高压态势;以“不信蓝天唤不回”的决心,打响污染防治攻坚战……

    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中国共产党把党的政治建设摆上突出位置,在坚定政治信仰、增强“四个意识”、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加强和规范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正风肃纪、反腐惩恶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精神薪火相传,力量生生不息。97年初心如磐,历史的足音穿越时空、启示未来——“任何困难和障碍物,我们和全国人民一道一定能够加以克服,而使中国的历史任务获得完成。”

    历史只会眷顾奋进者

    面对辉煌成就和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人尤须自警自励,防止精神懈怠,将革命进行到底

    位于上海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作始也简,将毕也钜”的题词苍劲有力,不少参观者驻足凝视。

    2017年10月31日,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这里,面对题词,深有感触:“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这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同时,事业发展永无止境,共产党人的初心永远不能改变。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历史、告慰先辈,方可赢得民心、赢得时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无前。”

    这番话,饱含对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骄傲与自豪,更在提醒全党保持忧患意识,在新时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

    步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始终保持革命精神,“决不能安于现状、贪图安逸、乐而忘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正是凭借着“那么一股劲”“一种拼命精神”,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

    近些年来,有的干部沉湎于过去的成绩、眼前的成果,在骄傲和陶醉中固步自封,意识不到甚至不愿正视繁荣背后的隐忧;有的干部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沓沓混日子,尸位素餐,无所作为;有的干部被“利益”二字缚住了手脚,为自己的坛坛罐罐想后路找退路。居功不愿为、懦怯不敢为、无利不想为等消极作风,不仅贻误了发展机遇,更败坏了党风政风。

    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在胜利即将到来之时,也是滚石上山之时,中国共产党人当以怎样的精神状态继续前进?

    习近平总书记用“既充满信心,又如履薄冰”,诠释了自豪而不自满的精神状态,自信而不自负的警醒自觉;用三个 “决不能”——“决不能因为胜利而骄傲,决不能因为成就而懈怠,决不能因为困难而退缩”,开出了共产党人精神状态的“负面清单”。

    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只有自身过硬,才能挑得起担子、扛得起使命。执政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一个国家就呈现什么样的状态。最为深刻的革命是自我革命,最可宝贵的精神是自我革命的精神。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就在于敢于直面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锤炼自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政治建设是一个永恒课题。要把准政治方向,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夯实政治根基,涵养政治生态,防范政治风险,永葆政治本色,提高政治能力,为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提供重要保证。

    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

    面对新的征程,中国共产党人必将以铮铮铁骨、青春风貌、英雄气概,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1949年3月23日上午,党中央从西柏坡动身前往北京时,毛泽东说:“进京赶考去,精神不好怎么行呀?”

    69年弹指一挥间,同样在这片神州大地上,新时代的考卷铺陈开来。

    这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又将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迎接新时代的“大考”?

    “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习近平总书记的回答斩钉截铁:“必须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的光辉业绩!”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有一种奋发有为的铮铮铁骨——

    昨天,血与火的洗礼、苦与痛的奋斗,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特有的钢筋铁骨。今天,历史仍然不会眷顾那些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发扬革命精神、拿出冲天干劲,才能闯关夺隘、赢得未来。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有一种生机勃勃的青春风貌——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中国共产党立志千秋伟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当这种精神闪耀在“创客”云集的梦想小镇、春潮激荡的雄安新区、行稳致远的“一带一路”……我们必将造就一个“常思将来”“常敢破格”之“少年中国”,“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之“青春中国”。

    走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我们要有一种奉献牺牲的英雄气概——

    百年复兴伟业,多少共产党人英勇献身。新时代仍然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时代。“拼命三郎”廖俊波背石上山,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心有大我”的黄大年呕心沥血,点亮科技报国的明灯……

    这就是民族的脊梁,这就是民族的希望。精神在,灵魂就在,生机就在,力量就在。展望未来,一个强大的中国,离不开贯注其中的民族之魂;一个强大的执政党,也必将挺立起新的革命精神丰碑。

    什么使我们永远保持革命的斗志,在胜利和顺境时不骄傲不急躁,在困难和逆境时不消沉不动摇?问问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基层干部,问问党旗前庄严宣誓的新党员,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将给予响亮回答:革命理想高于天。理想可以排除私心,信念可以驱散恐惧。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就能练就共产党人的钢筋铁骨,排除万难,一往无前。

    挺起新时代的精神脊梁,中国共产党人将带领亿万中国人民风雨无阻、高歌行进,创造无愧于时代的新业绩!

    新华社记者 赵承 詹勇 张晓松谢  良 周文林 陈炜伟 朱基钗吴  晶  姜  潇  王卓伦  荣启涵

    (据新华社北京7月1日电)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