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愿庵,1895年生,字坚予,陕西咸阳人。1908年随父移居南昌,入大同中学读书。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弃学奔赴南京,拥护孙中山。参加学生军,声讨袁世凯,后一度在川军任职。1923年初,他参加了共产党人恽代英在成都组织的“学行励进会”,发行《励进周刊》,传播革命思想。后又建立“蓉社”,恽代英负主要责任,刘愿庵作具体指导。
1925年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刘愿庵被推举为在宜宾成立的“叙州五卅惨案后援会”的负责人之一,领导群众开展反帝爱国斗争,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冬,刘愿庵在川军中开展军运工作,配合刘伯承等领导的泸(州)顺(庆)起义。
大革命失败后,刘愿庵领导成都党的地下组织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坚决斗争。1927年9月起先后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秘书长和省委宣传部主任、宣传委员会书记。1928年4月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代书记。同年6月,赴莫斯科出席党的六大,当选为中共第六届中央候补委员。六大后,刘愿庵领导了四川省委的重建工作。1929年2月,在成都召开临时省委扩大会议,刘愿庵传达党的六大精神,会议正式选举刘愿庵任中共四川临时省委书记。1929年4月,他发动和领导了万源固军坝起义,在川东地区树起了一面武装斗争的旗帜。中共四川省委正式成立后,刘愿庵任省委书记。
1930年5月5日,由于叛徒出卖,刘愿庵在重庆被捕。5月7日,刘愿庵高呼着“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的口号,英勇就义,时年35岁。
如今,刘愿庵写给姐夫的遗书藏于重庆三峡博物馆,这封遗书历经沧桑依然闪耀着信仰的光芒。“此身纯为被压迫者牺牲,非有丝毫个人企图。”刘愿庵的初心和理想跨越历史继续激励着后人。新华社记者 李浩 (据新华社西安6月2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