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28日 星期四
6
2018世界杯特刊

罗斯托夫孕育了《静静的顿河》和骁勇的战士

“哥萨克故乡”打上冰岛烙印


    ■本报见习记者  刘畅

    “巴别尔《红色骑兵军》里苏俄式样的末日气息,毫无阻拦,登堂入室,使人心率加快,让我想到了我的青年,想到遥远的《塞瓦斯托波尔故事》和《静静的顿河》的审美与口吻。”上海作家、《繁花》的作者金宇澄曾这样描述苏联文学作品对自己的影响,而这些故事都和哥萨克有关,又都发生在顿河畔罗斯托夫。

    有趣的是,俄罗斯有两座“罗斯托夫”。大罗斯托夫距离首都莫斯科仅190公里,如同大诺夫哥罗德一样历史悠久,曾是俄罗斯最富有的都市。而世界杯赛地罗斯托夫的全称则是顿河畔罗斯托夫,顾名思义,该城依傍顿河而建。有几位瑞士球迷就犯了想当然的错误,定了大罗斯托夫的宾馆,到达顿河畔罗斯托夫遍寻不着,结果发现自己把宾馆定在了1700公里外。

    顿河畔罗斯托夫被称为“俄罗斯的南方之都”,是通往北高加索的大门,也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肖洛霍夫和索尔仁尼琴的故乡。在距离顿河畔罗斯托夫市中心约30公里处,有一处名为旧切尔斯克的集镇,这里是顿河哥萨克的发源地。“哥萨克”在突厥语中意为“自由人”,因而这里也与俄罗斯历史上多次反农奴制起义息息相关。正是这方水土滋润了肖洛霍夫,写出四卷八部巨著《静静的顿河》。小说展现了动荡年代哥萨克青年格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在“红军”和“白军”之间游移的悲惨命运,书中独特的哥萨克风情和浓厚的乡土气息使得顿河更加有故事。如今走在顿河畔罗斯托夫的河畔沿岸街,很有可能与格利高里和阿克西尼亚的雕塑不期而遇,他们从肖洛霍夫的笔下溜出,对着顿河倾诉历史的恒久与时光的流逝。

    伊萨克·巴别尔是和博尔赫斯齐名的苏联短篇小说家,他的代表作《红色骑兵军》被称为“哥萨克骑兵将士的列传”,如今顿河畔罗斯托夫的南部入口处矗立着布琼尼骑兵军四轮马车纪念碑,用来纪念国内战争时期苏联所建的首支骑兵军。哥萨克骁勇善战又极具自由意识,淳朴的民风和勇敢的精神注入顿河水中,世世代代地哺育着顿河畔罗斯托夫,使其独特而绵长。

    或许不仅仅是巧合,不畏强敌、勇往直前的哥萨克骑兵与今日驰骋世界足坛的冰岛队是如此神似。冰岛队世界杯阵容中更有前锋西于尔萨松、中卫因格松和拉格纳·西于尔兹松 (并非中场核心吉尔菲·西于尔兹松)三名球员正来自罗斯托夫俱乐部队,而罗斯托夫竞技场建成后的第一个进球正是由西于尔萨松打入。在6月26日与克罗地亚的生死战中,冰岛在罗斯托夫享受了半个主场待遇,尽管没有出现奇迹,但冰岛足球已经赢得世界的尊重。这一定不是“维京战吼”在世界大赛上的绝唱,如同哥萨克骑兵一般,你可以击败冰岛队,但无法击倒它。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