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
5
时评;要闻

“理论强党”与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感”


    刘世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理论强党”这一新论断的提出,把党对思想理论建设、思想理论素养、思想理论工作的认识提高到了新的高度,对进一步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感”,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理论感”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

    恩格斯在 《德国农民战争》序言(1870年第二版序言的补充)中如此说道:“德国工人同欧洲其他各国工人比较起来,有两大优越之处。第一,他们属于欧洲最有理论修养的民族,他们保持了德国那些所谓‘有教养的人’几乎完全丧失了的理论感。如果工人没有理论感,那么这个科学社会主义就决不可能像现在这样深入他们的血肉。”显然,恩格斯在这里所强调的“理论感”,当然是指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这段话对于当下的中国共产党人同样具有强烈的时代意义,我们完全也可以据此推出这样的结论来,那就是只有不断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感,才能不断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深入血肉,往实里走、往深里走、往心里走。

    众所周知,1938年,毛泽东同志在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上的政治报告《论新阶段》中第一次提出“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化”(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命题,提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时隔8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的讲话中再次引述了这段话,并进一步提出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新论断,这不是一个简单的 “引述”,更不是一个简单的新表述,新提法,而是浸透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的理论状况、思想状况的深沉思考,是对高水平高质量地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又一次深切呼唤。这是时代之呼唤,现实之呼唤。

    “理论强党”是时代之呼唤,现实之呼唤

    “理论强党”这一新论断,首先是着眼新时代的中国由大国向强国迈进,中国共产党由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向“最强执政党”建设的历史大背景而提出来的,是回顾总结中国共产党97年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史所得出来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把马克思主义写在自己的旗帜上,而且始终如一地高高举起这面思想大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推进伟大事业、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建设伟大工程的新的历史使命,只有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书写出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篇章,才能把中国共产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使其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同样,“理论强党”这一新论断,是着眼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政治思想状况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着眼培养造就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接班人而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加紧培养一大批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深入地、而不是浅尝辄止地,内在信仰的、而不是做表面文章的,全面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全面掌握并能够熟练运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家和实干家,由此保证百年大党青春不老,生机勃发。

    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感”

    很显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强党”与增强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感”,是一项重大而急迫的任务,摆在了我们面前。在这样的时刻,尤其需要让学习的空气更加浓厚起来,特别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和理论界的学习空气要浓厚起来。在这样的时刻,尤其需要让理论思维更加活跃起来,特别是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和理论界的思想要活跃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入实践,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善于在改革实践中总结经验,善于在人民群众中吸取智慧,善于用笔杆开展工作,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和理论素养。在这样的时刻,尤其需要党的中高级领导干部和理论界的文风来一个切实的好转,提倡生动活泼,有血有肉,短而实、实而新的文章演讲和报告,让理论跟最广大的党员干部群众亲近起来,亲密起来,连在一起,打成一片。毫无疑问,这些应该成为“理论强党”与增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理论感”所不可忽视的问题。

    (作者为中共上海市闵行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