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26日 星期二
4
专版

面向新时期的商学教育改革

——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第二届MBA教学成果奖出炉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韩玉兰博士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谢家平博士
上财商学院第二届MBA教学成果奖评审会。
上财MBA整合实践项目。
上财MBA献礼母校百年华诞。
上海财经大学教授蔺楠博士

    新全球化时代带来的开放、包容、普惠、共享等特征,对中国大学提出了新要求,也赋予了新使命。作为国内第一所按照西方现代商学院体制建立起来的商科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百年来始终立于变革创新的潮头,与国家民族发展休戚相关,为中国商学教育的萌发勃兴书写独特篇章。

    薪火相承,百年匡时魂

    弦歌不辍百年路,薪火相承匡时魂。2017年,上海财经大学迎来百年华诞,一万八千余名校友从四海五洲返回母校,重温上财人的精神轨迹。承载百年荣光,如今上海财经大学带着崭新梦想迈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面向国家 “双一流”建设号召,学校以 “建设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为总体建设目标,加快推进一流学科建设,在新的变革时代下续写中国高等财经教育更加绚烂的上财篇章。

    秉承 “厚德博学,经济匡时”的校训,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自恢复成立以来依托学校雄厚实力,坚持 “培植商业人才、研究商学、领导商人、构建和传播商业文明”之使命,倾力打造独具 “财经特色”的MBA人才培养方案,优秀成果不断涌现。同时,坚持 “国际化”道路,对标国际商学名校,积极汲取先进办学理念,先后通过AMBA国际认证、中国高质量MBA认证 (CAMEA)、AACSB国际认证。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为支持学校 “双一流”建设,商学院迎来发展新契机——经学校党委常委会研究决定,2018年1月19日,原商学院与原国际工商管理学院重组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重组后的商学院融合既有优势,以 “工商管理”、 “应用经济学”、 “理论经济学”三个一级学科为抓手,形成本、硕、博、MBA(EMBA)、MIB全体系学位架构,并以学习效果保障体系 (Assurance of Learning)为支撑,进一步健全学科优化和动态调整长效机制。商科教育新发展,蓄势待发。

    开拓创新,MBA教学模式改革在即

    从最初的9家试点高校,到如今全国各地开枝散叶,中国MBA教育已走过近三十载,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为其提供了广阔空间和巨大潜力,MBA人才也愈发成为助力中国经济腾飞的中坚力量之一。然而,起步较晚的中国MBA教育要与全球领先商学院同步发展,依旧任重而道远。

    “每一所商学院都要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全国MBA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上海财经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孙铮教授多年来坚持关注和探索MBA教育发展。具有丰富MBA教学经验的他指出,中国开展MBA教育,既不应是现有研究生培养方式的简单移植,也不是国外MBA培养模式的机械模仿,而应是根据国情探索出一条属于自己的MBA培养之路。特别是当下国内互联网新兴技术的崛起,更为当代MBA教学带来挑战。 “互联网的便利性让学生们快速得到信息,因此对MBA教师来说,如何利用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进而改革教学方法是亟需思考的问题。”

    除了应对新兴技术的迭代更新,如何让国内MBA教育更加贴近商业环境开展教学也是MBA人长期探讨的主题。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李劲松教授坦言: “目前国内多数MBA培养院校在教育模式上尚不能完全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和观念的影响,科研与实践存在一定脱节。”如何弥补这一块? “学校在体制上可以适当放权。”李劲松教授认为,在确保教学规范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鼓励商学院去探索、设定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 “商学院是教育和领导商人探索商业现象背后的复杂规律。在中国经济高速运转的当下,我们培养的人才更应该用国际语言向世界贡献中国管理智慧。”

    面向未来,师资建设是首要战场

    MBA教学模式改革离不开师资力量的支撑。就全国而言,眼下具有较高理论水平,同时又有一定实践经验,熟悉MBA教学特点,熟练掌握教学方法的教师仍然缺乏。师资力量不足仍是制约国内MBA教育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

    进入新世纪以来,上海财经大学着力探索开放环境下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和财经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紧随学校步伐,上财商学院同样将师资建设列为新阶段发展的首要战场。以创建世界一流学科为引领,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常务副院长魏航教授在学院重组后第一时间提出:“应坚定不移地以顶尖科学研究为牛鼻子,进行高质量师资队伍建设。”魏教授认为,惟有以高质量师资队伍为地基,培养和输送出“能适应全球化竞争、具有卓越创新能力和领导力的高端财经人才及未来商业领袖”,才能持续不断地为国家建设提供先进有效之助力。“至2050年,上财商学院应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社会服务等各方面跻身全球商学院前50名。”

    作为我国首批MBA项目试点院校,上财商学院MBA教育发展至今已建立了符合商学教育规律的治理体系。而为进一步盘活全校一流师资资源,鼓励更多任课教师参与MBA教育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商学院自2015年起先后设立“MBA杰出教学奖(明星教师)”和“MBA教学成果奖”,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产出了大批教学研究硕果。今年,第二届MBA教学成果奖评选活动再度举办。经过为时半年的申报、路演、评审和公示环节,最终韩玉兰、蔺楠、谢家平3位教授以其在教学及教学管理实践中的独创性、新颖性、实用性等特点脱颖而出,斩获本届荣誉。

    教学成果介绍

    双轮驱动下 《组织行为学》课程体系建构研究与实践:AOL与人课合一

    《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关于人性和人心的课程。它从个体、人际、群体和组织等层次来帮助学生深入、系统地认识人在组织中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对组织效能的影响,从而提升学生的团队和组织领导力。作为一门典型的关注“软技能”的课程,《组织行为学》看上去很容易“教”,但实际上非常难“教好”。正是这样的特点,让我从初登讲台时的“自信满满”在两年后就跌入了“彷徨失措”的低谷。

    为了走出困境,我进行过多次课程改革。虽然每次课程改革都有或多或少的成效,但基本上都是在教科书框架上的修修补补,并没有形成一套独具特色而又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我开始协助学院建设MBA和EMBA项目的学习效果保障体系(Assurance of Learning,AOL),即一套“以学生为中心”的、包含“目标设定→课程校准→结果评估→持续改进”四个基本步骤的闭环项目质量管理体系。

    AOL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学位项目的质量,那么它能否帮助我们管理课程的质量呢?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我将AOL的核心理念融入到了《组织行为学》课程的设计当中,形成了一套课程体系建构方法。这套方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将学生放在教学过程的中心位置,所有教学设计都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目的;二是通过“根据项目学习目标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围绕课程学习目标设计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分析考核结果和学生反馈→反思与改进”的闭环设计流程持续改进教学设计。基于这两个关键点,整个课程的教学设计体现出四大特点:(1)在课程内容上,强调专题模块与知识整合并重,知识学习与实战训练并重;(2)在教学方法上,强调根据课程学习目标、专题模块的特点和学生的特点来组合运用互动式讲授、案例讨论、模拟练习、测评分析、视频分析和小组案例报告等多种方法;(3)在考核方式上,强调根据课程学习目标综合使用多元化的考核指标以有效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4)强调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改进和教学生涯中的持续改进。

    我从2015年开始将这套课程体系建构方法用于实际教学中,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九个MBA班的 《组织行为学》教学。在持续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的同时,这套方法也日臻成熟。此外,基于这套课程体系建构方法,我对我讲授的另一门课程——《冲突管理与谈判》进行了重新设计,同样取得了可喜的效果。

    从教学实践来看,这套基于AOL核心理念的课程体系建构方法虽然不能保证让我们成为教学名师,但是它的确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管理课程质量、提升教学的价值,并让我们向“人课合一”的教学境界一步步靠近。

    教学成果介绍

    商学《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商学《供应链管理》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立足于理论系统性与实践应用性,教材全面、精炼、系统地介绍供应链管理的理论、方法、政策和实践,突显“案例引导 实用为要、精心策划 体系完整、与时俱进 内容新颖”等商学教材特色,满足商学实践教学需要。通过强化教学内容“基础性”和“前沿性”并重的理念,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将课程建设成为5个“一流”(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一流教学材料、一流教学管理)的商学精品课程。课程不但重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实际应用,探索“重视基础,拓展视野”的创新特色;而且注重把握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的先进理念,结合新制度经济学,探索供应链管理相关模式的经济学视角分析,有效利用学科视角差异的优势,建设经济学与管理学研究视角和方法相互融合的商科特色教学。课程教学还编写了大量案例教学内容及实验教学内容,通过组织模拟教学、游戏分析教学和案例讨论教学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使学生通过模拟、游戏和讨论直观、形象地体会供应链的运作过程。具体如下:

    (1)课程组织形式:“采取讲授和课堂讨论相结合”。为了提高课堂效率,全程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课前提供电子阅读材料,供学生事先预习阅读和思考;课上组织学生围绕预定主题进行讲解、讨论和探索,评述学生回答视角和深度的优点与不足,逐渐培养其独立思维和自主探究的能力。推行“知识传授+问题解答+案例讨论”的商学研讨教学模式。(2)变革教学模式:“文献阅读和企业调研相结合”。课前提供案例材料、当前具有一定普适性、学术前沿性的问题,学生上网收集案例数据进行分析,阅读相关文献思索探究解决措施和策略;邀请企业相关人员进入课堂参与授课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团队集思广益的意识。通过实践教学来吸收和消化理论教学的内容,并将案例的“讲解+讨论+总结”成为培养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的重要环节。(3)变革教学手段:“理论研究和案例分析相结合”。将教学大纲、授课方案、课程教案、教学课件、复习思考、参考文献等教学资源全部上网,方便学生取用学习。从课程教学大纲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出发,根据各讲的教学主题,通过深入企业实际调研、企业课题研究实例、校友提供实际素材等做法,设置与之相符的实践案例教学内容,以课堂讨论为主要形式,对典型案例进行引导讲解、研讨分析和应用指导,和学生一起共同寻找多个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灵活应用理论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从而达到理念创新与实践应用有机结合的目标。(4)变革教学思路:采用“理论教学与现状模拟相结合”。在相关管理的理论和方法教学中,采用现实数据收集、阅读典型企业案例精选、解决方案讨论和方案实施效果预估等方式,浓缩和提炼现实企业的典型管理问题。在问题讨论过程中,将学生分组,以供应链不同环节角色,应用相关理论和方法提出解决方案,突出供应链理论在物流、制造等企业的应用性,打造“课堂教学模拟+案例讨论+录像教学+方案设计与仿真”的全方位实践教学体系。

    教学成果介绍

    基于创业理念的M BA创业类课程教学实践探索

    ——以 《创业和风险投资》课程为例

    面向MBA的 《创业和风险投资》课程在开设伊始,课程负责人就致力于探寻适合研究型大学商学院特色的创业类课程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在对全球主要商学院以及当下流行的各类创业教育教学培训机构开设的线上线下创业类课程充分调研的基础上, 《创业和风险投资》课程设计理念是力求把创业和创业教育的前沿研究成果和中国创业实践充分结合起来,积极呼应上海财经大学商学院关于 “为商学之试验室,复以研究所得,贡献社会,学校社会联跗并萼,相得益彰”的愿景,持续探索并优化契合中国情境和上财MBA特色的教学模式。

    在教学模式上,立足财大MBA学生的诉求和认知特征,采用多种教学手段,采取双师同堂的授课方式,通过校内老师的讲授,使学生对创业、风险投资等基本概念、运行规律、经典理论以及研究发展的前沿动态有全面的了解;通过一线嘉宾到课的现身说法,使学生对中国情境下的创业和投融资实践有更为直观的感受和理解。

    在课程设计上,强化学生面对面的交流,积极践行 “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通过课堂创业团队的组建、创业项目分享和互评机制,激发MBA学生课程学习的涉入深度,充分发挥线下教学所具有的优势。

    在激发学生对创业活动的多维度思考上,鼓励学生以创业者和投资者双重视角评价创业项目。课程开设以来,将精益创业思想应用于课程建设中,根据学生建议和反馈,快速迭代,完善课程设计、优化教学与实践环节,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凝练出系列可以推广的教学实践成果。 《创业和风险投资课程》也因此获得了上海财经大学第五批研究生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资助。

    在培养教学科研团队上, 《创业和风险投资》课程以教学为抓手,吸收多名青年教师、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参与到课程建设中,初步培育出一个教学科研团队,在教学的基础上形成了系列教学学术成果:以课程自编讲义为基础的教材  《创业企业融资战略》将由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8年秋季出版;围绕课程内容,课程教学核心团队主持及参与翻译了 《设计思维创新之道》, 《价值与资本管理》等书籍;以核心教学团队为主体的研究团队获得了上海市2018年度 “科技创新行动计划”软科学研究领域重点项目 《基于资本配置视角的上海创新型企业(案例)研究》。

    随着课程建设的推进,课程影响力逐步加大,吸引到越来越多的创业者和投资者到课分享,嘉宾池日益丰富。未来课程会进一步完善“双师”同堂的教学模式,根据课程目标和选课学生特征寻找并筛选匹配度高的嘉宾,彰显基于研究型大学商学院创业类课程教授的特色,推动学生理论与实践知行合一的深度体验,进一步提升创业类课程的教学和训练效果。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