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23日 星期六
3
要闻

为期三个多月的开幕演出季里,九个国家十九部精彩剧目将轮番登台

八十八岁的中国大戏院昨晚重新启幕


    ■本报记者  童薇菁

    昨晚,88岁的上海老牌剧场——中国大戏院重新启幕,迎来它的又一春。

    在接下来为期三个多月的开幕演出季里,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意大利、波兰、立陶宛及中国九个国家的19部精彩剧目轮番登台,演出场次达到50余场。其中多部剧目为“亚洲首演”或“中国首秀”,均是当下代表世界一线戏剧水准的演出。

    开幕大戏《雪,覆盖下的真相》根据土耳其著名作家奥尔罕·帕慕克小说《雪》改编,去年在法国斯特拉斯堡剧院首演时,帕慕克本人给予了“十分满意”的评价,这是该剧第一次来到中国,还未演出已经令众多观众翘首以盼。

    帕慕克改编作品《雪,覆盖下的真相》中国首演

    出生于伊斯坦布尔的奥尔罕·帕慕克一直在用忧伤的文字记述生活在土耳其的人们的命运,充满了严肃的智性思考,主题宏大、思想深邃的《雪》亦不例外。

    小说讲述了诗人卡在去国12年后终于回到土耳其。他被伊斯坦布尔一家报社聘请,专职调查卡尔斯市蒙面女性的自杀事件。在这座边境城市里,卡期待着能在这里和美丽的大学女同学伊贝卡重逢,后者刚刚结束了一段婚姻。当卡为追求幸福而匆忙赶车时,他没有注意到长途汽车正驶入一场暴风雪。雪的初降给他带来“如雪静默”的诗意。小说的起始,很优美也很文学。当纷飞的大雪从卡尔斯的空中降下,切断了这里与外界的所有联系,卡尔斯变身成了一座剧场,这里的一切皆有可能。雪,无处不在的雪,变幻不定的雪,是这部小说中最大的象征符号。

    阴冷的城市、潜行的夜、缺失的身份、被困的主角——这些便是成熟期的“帕慕克”,同时也是现代文学图景的一部分。

    擅于经典改编的导演布朗蒂娜·萨维提耶所做的舞台呈现,传递出原作丰富的内涵和现实感。“我想介入小说深刻的主题,通过戏剧让欧洲和东方进行一场生动的对话,同时也想让走进剧场的观众理解帕慕克探讨的人类基本问题,关于人在城市中如何寻找自己的位置,以及如何寻找人生的意义。”布朗蒂娜·萨维提耶如是说道。

    海外大戏纷至沓来,中国好戏不甘落后

    《雪,覆盖下的真相》演出结束后,另有七部国际好戏也将相继亮相中国大戏院的舞台。包括意大利意象派导演罗密欧·卡斯特鲁奇作品《不可自理的生活》,美国普利策戏剧奖获奖作品《耻》,日本静冈县舞台艺术中心根据卡夫卡经典小说改编的《变形记》,“纽约时报剧评人优选剧目”《西方社会》,以及由德国戏剧“梦之队”柏林邵宾纳剧院制作、托马斯·奥斯特玛雅导演的《海达·高布乐》,山羊之歌剧团制作的《评价哈姆雷特》,立陶宛戏剧《不是我生的》。

    其中改编自卡夫卡小说的《变形记》讲述了个体在商业社会中异化的过程,带有日本艺术家特殊的舞台表达。而由德国邵宾纳剧团呈现的易卜生经典名作《海达·高布乐》同样未演先热。此次是邵宾纳剧团第一次来上海演出,导演奥斯特玛雅将用他的“鬼才”为观众重新解读将军之女的毁灭过程。

    重新启幕的中国大戏院还将为中国原创提供广阔的舞台,为青年导演提供走入大众的机会。

    从乌镇青年竞演单元走出的《山居》由毕业于剑桥大学的庄一编剧、导演,是一部具有罕见平行蒙太奇结构的戏剧作品。清华大学建筑系毕业的何雨繁导演的《澡堂》讲述具有百年历史的老澡堂在时代变迁中的命运。青年导演王翀带来的《平行宇宙爱情演绎法》则用多媒体的方式投射年轻人的爱情与欲望。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