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20日 星期三
5
要闻

从世赛“金牌选手”培养看职业教育再发展


    卞建鸿

    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将在中国上海举办。本月13日到15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在沪举行。作为职业教育从业者,我期待更多中国技能人才走上“世界技能奥林匹克”舞台,更期待社会各界对于技能人才培育的关注和重视。

    质量之魂,存于匠心。要推动中国制造、上海制造迈上中高端水平、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青年技能人才负有重要使命,职业教育从业者也深感责任重大。

    2017年10月19日,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车身修复项目中,来自杨浦职校的杨山巍站上比赛最高领奖台,实现了上海选手参加世赛金牌“零的突破”。这个普普通通的四川小伙子当时只有20岁,未来对于他来说是不可限量的。

    杨山巍是一个很努力的学生,很少有中职学生像他这样,认准了职业目标便义无反顾地为之奋斗;从学校来说,为了发掘和培养具备“大国工匠”潜质的年轻人,我们也是倾尽心血。

    杨浦职校是第42、43、44届世界技能大赛中国集训基地,与瑞典卡尔拉得汽车系统(北京)有限公司、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世界知名企业集团建立了紧密型校企合作关系,引入一流技术、一流设备、一流师资等企业资源,对接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成立中国第一家英国汽车工业学会(IM I)授权的汽车车身修复认证中心,推动学校汽车车身修复专业内涵发展。

    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建立 “卡尔拉得上海杨浦培训中心”和 “校企合作教学工厂”,开展“车间建在学校、课堂设到车间”的教学实践,根据国际企业的真实生产任务开发高度仿真的教学项目。比如,我们购置了6台林肯模拟焊机,在焊接模块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在模拟焊机上进行操作练习,再进行实操训练。在学生技能水平达到企业要求后,学生将分组走进企业,通过教师与企业师傅的指导,按照工作流程接待客户、制定维修方案、组织车身修复操作、控制维修质量,实现对学生技能水平与职业能力的综合培养,促进学生国际化职业素质与技能素质的双提升。

    杨山巍等拔尖技能人才正是在产教深度融合下培养出来的“工匠”。同时,学校还培养出一批批职业素养良好、专业技能精湛、极具竞争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从杨浦职校的人才培养实践不难看出,工匠的培养离不开企业的支持。但是现阶段,相当数量院校的校企合作尚处于浅层次,合作方式大多是企业人员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为教师提供锻炼机会等,真正把产教融合渗透进人才培养全过程,真正让企业把培养人才作为自觉履行的责任等更深层面的融合,还有相当大的实现难度。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企业重要主体作用”,直接瞄准产教融合培养人才的“瓶颈”。产教融合仅仅依靠学校的主动是不够的,要想取得显著成效,关键在于让企业真正成为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比如让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参与学校课程体系的开发,参与学校人才培养策略的制定与实施,参与学校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参与学校专业教学团队的培养等。

    上海要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再发展,为“改革开放再出发”储备技能人才,必须高度重视产教融合,摸索出适合人才培养规律的教育培训手段。

    (作者为上海市杨浦职业技术学校党总支书记、校长,上海市现代音乐职业学校校长)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