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特派记者 陈海翔
索契伊斯库斯塔娃 “天狼星”科学馆的正门口,前苏联 “暴风雪”计划八架技术验证机中的一架正安静地停靠在那里。这架验证机见证了苏联在上世纪70年代全球顶尖的综合国力和科技实力,如今则承担起了为中小学生进行科普教育的职责,并期盼着俄罗斯的重新崛起。
改变或许正在发生,至少在与科学馆一墙之隔的索契冬季奥林匹克公园已经出现了苗头。作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的赛场之一,菲什特奥林匹克体育场将承办四场小组赛、一场八分之一决赛和一场四分之一决赛,届时来到这里的全世界球迷们将有机会再次感受到这座2014年冬奥会主体育场的恢弘。
作为索契冬奥场馆设计、建设项目主管,奥列格·拉耶娃如今在俄罗斯克拉斯诺达尔边疆区州长办公室担任负责人,“索契冬奥会的这些遗产如今都‘活’过来了。除了目前利用率很高的场馆,崭新的道路、车站、机场及完善的供电系统也为索契的发展带来了巨大帮助。如果没有2014年的那届盛会,这些或许在十几年之内都不可能建好。”拉耶娃表示,其实在冬奥会举办之初,俄罗斯政府就已经对索契的未来发展有了规划,“但现在的实施效果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大赛场馆与基础设施成为发展基石
与近日莫斯科气温总是在15℃左右徘徊不同,黑海边的索契白天可达30℃,这也让从北方赶来的记者在俄罗斯第一次汗流浃背。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地方能够成功地举办一届冬奥会,而拉耶娃告诉记者的数字更让人难以想象,“如今这座人口只有34万的城市,每年要接待超过600万名游客。”
“索契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气候。夏天很热,但到了冬天,白雪将覆盖整片区域。”作为世界杯的志愿者之一、土生土长的索契姑娘伊莲娜对记者说,“冬季奥林匹克公园这片区域以前是非常漂亮的海滩和平地,但是冬奥会的场馆建设改变了这里。这样的变化非常好,因为来索契度假的游客越来越多。”
伊莲娜感受到的是普通民众眼中最直观的变化,但游客们不会凭空而来,真正让索契成为俄罗斯乃至东欧重要旅游目的地的原因,是当地政府在体育、文化和旅游方面的投入。拉耶娃说:“冬奥会留下的基础设施和场馆成为发展的基石。最初,来到索契的是各类体育讲座和论坛,在政府进行有效引导后,体育之外的文化演出等项目也蜂拥而至。”随后拉耶娃向记者详细介绍了冬奥场馆如今的使用情况,比如索契滑冰中心 “阿德勒尔中心”现已成为一个多功能活动场馆,除拥有一家网球学院外,还经常举办各种国际会议、论坛、展览及商务活动;波尔肖冰宫现被一家俄罗斯体育学校用于培养冰球、花样滑冰人才,同时还可用于舞蹈、排球等比赛,并举办过数届著名的 “全俄合唱比赛”;小型滑冰场所 “沙伊巴”及索契冰球训练场现在是全俄儿童保健中心,同时承办冰球比赛和马戏演出。此外,F1俄罗斯站的比赛也正是利用索契整片冬奥场馆的区域进行。
据当地政府部门提供的数据:2016年索契举办了逾200场大型活动,其中包括不少于66场国际活动和139场全国活动,而2017年各项数据继续全面上升。“我们曾对一场在菲什特举行的大型活动进行过统计,五万名观众中有60%来自索契以外的地区。”拉耶娃说。
带动整个高加索地区发展
索契平日的活动有多繁忙?冬奥公园官方提供了一份“节目单”:从今年 7月26日起的一个月内,仅在冬季体育中心 “冰山”上演的文化演出就超过了十场,场馆活动的密度的确惊人。
“索契近几年的发展为当地人民创造了许多就业机会,这些变化得益于交通、医院、公园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新建设施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给当地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拉耶娃告诉记者,索契的发展提高了当地民众的生活水平,而在文化、体育和旅游业获得极大发展后,还吸引到了很多其他地区的人才和专家,为索契注入了新的活力。
根据另一份统计数据,索契2016年的财政收入比上一年提高了3.5倍;索契政府将继续给体育文化产业的发展提供政策倾斜,同时将加大投资提升旅游业水平和竞争力。所有这些都推动索契成为知名的疗养圣地和滑雪圣地。除奥林匹克公园外,玫瑰庄园高山滑雪中心、阿洪山等著名景点每年都吸引大量游客,而伴随着这些景区近年来的迅猛发展,大批投资商也在索契当地或周边追加投资。拉耶娃说,如今索契发展带来的影响已不局限于当地,而是带动了以索契为中心的高加索地区发展。俄罗斯高等经济大学体育管理职业培训联合项目主任库兹尼佐夫则表示,“火热的市场导致了很多资源的供不应求,在旺季去索契度假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冬奥遗产的成功利用,无疑让索契完成了一次华丽转变,而在拉耶娃看来这只是一个开始。“目前旅游业是索契政府最主要的收入来源,我们接下来的目标是进行精细化操作。”她表示,“一方面要发展高品质的旅游业,进一步提高游客在高山滑雪等项目中获得的服务体验;另一方面,要继续加大索契对周边区域的辐射效应。我们已经开了一个好头。” (本报索契6月17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