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王嘉旖
记者 赵 松
这几天,拉斯·彼得·汉森教授在上海的行程颇为繁忙。刚在陆家嘴论坛发表完精彩演讲,又马不停蹄地亮相昨天起举行的2018年世界计量经济学会中国年会。作为201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汉森在上海展示了一位著名经济学家的多样风采。在复旦大学,面对在场的计量经济学学生和专业人士,他十分“学术”,为他们阐释了在宏观经济学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嵌套力学模型如何应用。而在陆家嘴论坛上,他又抛开这些冰冷的数学模型,告诉人们,他更期待以一种简单明了的方式来应对不断变化的、复杂的全球金融环境。
美国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历时两年完成,长达数百页,其中涉及的内容广泛而复杂。即便如此,该文件在执法层面仍面临诸多不确定因素。毋庸置疑,金融市场监管是个长期令人头疼的问题,哪怕汇集全球各地的 “最强大脑”,都未必能一朝解决。而汉森对此抱着乐观的看法,他认为,复杂的问题并不一定需要复杂的解决方案,往往那些越简单、越透明的解决方案,能够更好地避免新的政策所带来的新的不确定性。“美国给世界带来更多不确定性,希望中国能够让世界变得更加简单。”
过去几十年里,“中国奇迹”震撼着世界,在感叹中国一系列经济成就之时,汉森还在思考未来中国如何继续保持经济可持续增长。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在陆家嘴论坛上表示,央行将大幅增加小微企业再贷款再贴现的额度。汉森同样认可小微企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他认为,小微企业将是未来经济成长的基石。而针对小微企业融资的问题,他表示,仅依靠部分国有银行并不足以满足如此庞大的需求,必须鼓励私营部门的创新,以增加金融可获得性和融资机遇。至于私营部门融资创新引发人们对于系统性风险的担忧这个问题,汉森认为,系统性风险固然应当考虑,但更要防范可能出现的“过度监管”。只有平衡好监管和创新的关系,才能使新行业、新业态拥有蓬勃发展的沃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