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圣彼得堡6月15日专电 (特派记者陈海翔)第89分钟丢球,埃及输得冤不冤?不冤!看看摩洛哥就知道了——伤停补时第5分钟,还是自家人打进的“乌龙球”,更可气的是全场比赛压着对手伊朗打。
比起揭幕战,世界杯第二比赛日前两场比赛的进球少得可怜,但都做到了“将最好的留到最后”,也都来自定位球。几乎一模一样的剧本五小时内上演了两次,可算是一个“奇迹”。
不过相比输给小组最强对手的埃及,摩洛哥受到的打击要大得多。考虑到同在B组的还有西班牙和葡萄牙两强,对阵伊朗本该是他们最有机会获胜的一战,事实上,摩洛哥人也确实看起来更接近胜利。整场比赛的各项关键数据统计,摩洛哥都占据上风,控球率高达64%的北非劲旅也确实创造出几次机会,但悉数被伊朗门将贝拉万德化解。伊朗队也曾有过一两次良机,比如第一球星阿兹蒙在上半时最后关头获得的单刀,不过他和摩洛哥对手一样,都忘带了射门靴。
眼看比赛将以0比0告终,令人瞠目的一幕在伤停补时第5分钟发生了:伊朗在前场左侧边线附近开出任意球,摩洛哥替补前锋布哈杜兹前点头蹭,将球顶入自家大门。
0比1,摩洛哥队就此不敌伊朗队,也用实际行动“安慰”了同样输球的埃及队。布哈杜兹的这一球是世界杯史上第42个乌龙球,摩洛哥主帅勒纳尔派上他本想攻破伊朗队的大门,没想到他搞错了球门的方向。淘气的网友也立即对此作出反应,“维基百科”的布哈杜兹词条在赛后第一时间被人编辑,这位摩洛哥人的出生地被更改为“德黑兰,伊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