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15日 星期五
7
综合;公告

“最美医生”为每一个生命奋斗无悔

———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侧记


    ■本报记者 朱颖婕

    照片中的孩子眼神混沌,他一出生就被诊断为先天性胆道闭锁。父母希望他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取名为刘明锐。过去这个病曾夺去80%患儿的生命,但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副院长、肝脏外科主任夏强的妙手仁心下,小明锐移植了妈妈的肝脏后很快康复出院。2013年,10岁的他参加了全国器官移植病人运动会,并拿回一块接力赛金牌。在昨天由市委宣传部、市教卫党委、市卫生计生委共同主办的夏强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上,这个故事让在场的800多位听众深深动容。

    2011年肝移植数量超1000例,2015年超2000例,2017年超3000例;迄今为止,儿童肝移植数量超1300多例,其中仅2017年完成442例,占全国总数的68%,相当于美国全国手术量的80%,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这一组长长的数据,是夏强团队14年来攻坚克难、奋勇拼搏,书写呵护生命奇迹的注脚,每一个数字背后都是一个个重拾希望的鲜活生命、重归圆满的幸福家庭。

    “最美医生”为生命的希望与时间赛跑

    筚路蓝缕的艰难,与夏强并肩创业的张建军最能感同身受。作为仁济医院肝脏外科党支部书记、科副主任,张建军对夏强的评价是 “党员中的党员”。他见到过夏强在结束十几个小时的手术后,又拖着疲惫的身体一头扎进监护病房;他也见证了夏强带领团队从零起步,勇闯一个个肝移植技术荒原,最终向世界亮出了上海医疗的高水准。

    “是信仰,它永恒指引着我们的方向。”在夏强的带领下,这支90%以上都是党员的团队后来交出了一份光辉的答卷:除了肝移植手术量的若干个第一以外,还创立国内首个儿童肝移植病区;创建国内最早、最大的儿童肝移植慈善救助平台;牵头制定我国第一部《中国儿童肝移植临床诊疗指南》;牵头组建我国第一个儿童器官移植学术组织。今年3月,夏强获得 “全国最美医生”称号。

    报告团成员、本报首席记者唐闻佳长期跟踪报道夏强的事迹,她在夏强身上看到了一位 “好医生”所具备的一切特质。她至今记得夏强那顿摆满了一整桌的早饭,“我一开始觉得他吃得太多了,后来才知道这一顿得管一天甚至更长时间,因为一旦走进手术室,他真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出来”。唐闻佳的讲述最开始引起了一串笑声,继而是听众们会心的感叹声。一年365天,夏强每天要用十几个小时和 “死神”殊死搏斗,与时间赛跑,为的是从“死神”手中夺回更多生命的希望。

    用医者仁心守护 “新肝宝贝”的成长

    “夏医生是千千万万孩子的生命守护神。”会上,患儿家长陈东宁满含感激的一句话,道出了夏强治疗过的1300多名肝移植患儿家庭的心声。陈妈妈的大女儿璇璇在出生56天时,被确诊为胆道闭锁。这个并不富裕的家庭曾在绝望的谷底苦苦挣扎,他们跑遍了广州所有医院,却始终看不到希望。直到在一个患儿家长群看到夏强的名字,出于一种莫名的信任,他们毫不犹豫奔赴上海。“手术会成功的,我们可以给这个孩子第二次生命。”陈妈妈一辈子都不会忘记夏强在手术前对她的这句话,因为这句话,这个濒于破碎的家庭听到了花开的声音。

    最后,一身西装革履的夏强缓缓走上讲台。尽管他的笑容中看不出丝毫疲惫,但事实上就在当天凌晨2点半,他刚刚结束一场凶险的手术。回顾这一路的风雨兼程,夏强坦言 “最初也曾几次萌发 ‘原路掉头’的想法”,但后来他意识到: “正是因为儿童肝移植这个领域无人问津,那些重病的孩子才更需要我们!”

    医者仁心,且刚且柔。夏强把这些患儿称为 “新肝宝贝”,他将他们庇佑在自己强大的羽翼之下,而他们的新生和未来,永远是他的温柔牵挂。 “我常常在想,我一定要坚持干下去,等我老了,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长成健康的小伙子、大姑娘,他们也能考上大学、找份好工作,和心爱的人结婚、生儿育女,那我该有多幸福啊。”一语毕,全场掌声雷动。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