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6月05日 星期二
9-12
专版

我心中的白衣天使———市民投票评选五“十佳”活动

主办: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文明办上海市卫生计生委


    1.欢迎关注“上海发布”和“健康上海12320”微信公众号参与微信投票;2.每个系列推荐人选总数不超过10位,多选无效;3.截止时间:6月14日24:00;4.本活动最终解释权归主办方所有。

    十佳医生入选候选人先进事迹摘要

    1、石洪成

    男,54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核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用心沟通、善待他人,乐在其中。

    主要事迹:

    他从医三十余载,秉承“视患为亲”的服务理念,赢得患者的信赖与赞誉。注重科室建设,水平达国内领先、国际知名。教书育人,培养了大批行业紧缺人才。注重医企合作,为国产大型医疗设备(PET/CT、PET/MR)性能的完善做出了突出贡献。承担国家级科研课题多项。主编论著2部,发表SCI收录论文70余篇。曾荣获中国核医学医师奖、上海青年医师优秀导师、美国核医学研究院荣誉会士等称号。

    2、周行涛

    男,50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生格言:医者父母心。

    主要事迹:

    他30年来坚守患者至上的初心,在近视防治领域精诚努力,为眼睛光明而行。他是国内近视全飞秒激光手术的开拓者,手术2万余例,在该领域SCI论文最多,被国际学者称为“Mr.Smile”;他率先开展高度近视眼内镜ICLV4C手术,并建立亚太唯一的ICL教育基地、亚太全飞培训基地等。他独创全飞表面镜、层间透镜治疗复杂性角膜营养不良和圆锥角膜等,使患者重获光明。他入选国际防盲组织“眼健康英雄”、2017年获评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3、张陈平

    男,59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头颈肿瘤科主任、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主任医生、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生格言:传承发展,求实创新;扶伤治病,医者仁心。

    主要事迹:

    他从医36年,累计治疗病人超过15000例。他敢于突破手术禁区,首创“血管化腓骨增宽牵引种植技术”等多项国际新技术,提高了口腔颌面部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他使得我国下颌骨缺损功能性重建的整体水平居于国际领先水平,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他发表收录SCI论文59篇,主编专著3部,国家发明专利5项,并荣获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上海市领军人才、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等荣誉。

    4、皋源

    男,50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人生格言:身为医者和党员,要有为患者谋幸福的使命担当。

    主要事迹:

    作为各危重症患者救治的核心平台,他带领重症医学科建立了国际标准的诊治规范和专业化治疗团队。近年来,该科为相关科室高危手术的开展保驾护航,例如对脓毒症患者的抢救成功率达85%,达世界一流水平;抢救上海30%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99.5%;与仁济肝脏外科合作,为仁济儿童肝移植手术量连续7年世界第一和成功率居世界领先提供了坚实保障。他医德高尚,对病人一视同仁,2017年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

    5、杨巍

    女,57岁,民进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肛肠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生格言:医者仁心、凭心敬业、精益求精、治学济世。

    主要事迹:

    她是上海市名中医、第六批全国名老中医学术继承指导老师,从事中医肛肠医教研工作30余年,在治疗肛肠科疑难疾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环状混合痔、高位复杂性肛瘘、结直肠炎、便秘等肛肠病的诊治。多年来她倡导微创治疗肛肠疾病的理念并且卓有成效,深得患者信任和好评。被评为“全国中医肛肠学科名专家”,获得“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上海市首届“医树奖-临床医学科技创新奖”等。

    6、靳令经

    男,43岁,中共党员,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解除病人的疾苦是我们不断探索前进的动力。

    主要事迹:

    开发出系列注射肉毒毒素精准导引装置,完成了世界首例膈肌阵挛的肉毒毒素治疗,并进一步开发出顽固感觉障碍和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肉毒毒素治疗技术,成功实施了我国首例幻肢痛患者及首例雷诺现象的肉毒毒素治疗。通过自主研发技术革新,减少患者90%的耗材费用;长期坚持多渠道技术推广,累计培养肉毒毒素治疗医生超过3000人,扶持全国超过25个省建立该技术,惠及十余万患者。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0余项;获国家专利12项,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7、肖建如

    男,55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骨科主任,全军骨科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教授人生格言:倾心做好手术与学问才能铸就上乘的外科工匠。

    主要事迹:

    率领团队勇闯禁区、攻坚克难,国际首创了7项脊柱外科新技术,填补了国内外该领域多项空白,显著提高了临床疗效,成功救治脊柱肿瘤患者达1万余例,长征骨科已成为亚洲最大脊柱肿瘤中心和亚太脊柱肿瘤培训基地。同时坚持定期到老区和贫困地区义诊,帮扶救治贫困病患。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重大成果奖10项。入选上海领军人才、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十大科技精英。获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

    8、姜格宁

    男,58岁,中共党员,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胸外科教研室主任、同济大学医学院外科学系副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人生格言:与病患家庭同呼吸,与国民健康共命运。

    主要事迹:

    他30余年如一日,扎根于临床医疗工作第一线,以无尽赤忱善待患者,以赤子之爱对待学科发展,带领科室成为中国胸外科领军团队,微创胸外科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他发表论文400余篇,主持课题10余项,主编专著10余部,应邀带领团队进行20次胸腔镜手术全球直播,举办22期国际微创培训班,将“肺科技术”传向世界。他多次荣获各类科技奖项,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9、应豪

    男,43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产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用心工作、开心生活。

    主要事迹: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连续几年年分娩量位居全国首位,约占上海市分娩量1/7,上海市民亲切地称之为“上海大摇篮”。作为“生命之门”的守护者,应豪主任带领的产科团队精心为新生命保驾护航。产后出血是威胁孕产妇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首要杀手,他率先把子宫压迫缝合术引进中国用于治疗产后出血,并进行多项技术创新,对1万多名产科医生进行培训,从而提高中国产科医生救治产后出血能力,该技术已成为中国产后出血的标准治疗方案。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先进工作者,首届上海“医者仁心”提名奖。

    10、柴益民

    男,53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以高尚情怀见于心,以求真务实践于行。

    主要事迹:

    他是中国“断肢再植”传承人。他完整建立了肢体毁损伤急诊保肢关键技术体系,首次发现皮神经营养血管分布规律,国际首创33种新型皮瓣,20余年来诊治患者超过18000例,被世界重建显微外科大会评为“近年世界十五个新技术”之一。率先提出老年髋部骨折快速救治理念,创建中国首个老年髋救治联盟。多次赴西部地区手术、指导和技术援助。近三年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主持国家卫生计生委重大项目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主编专业书籍6部,发表SCI论文30篇。

    11、吴昕

    男,36岁,中共党员,上海市医疗急救中心随车医师,主治医师

    人生格言:生命有时,聚散无期,唯爱与生命不可辜负。

    主要事迹:

    他既是医生,要为患者诊断治疗;又是护士,要为患者开通静脉;更是搬运者,要把患者从现场抬上救护车;还是《紧急救护120》里的小吴医生,连续3年获市急救中心心肺复苏成功第一名。一年365天,他177天坚守在院前急救第一线,近50天活跃在院前急救知识普及的志愿服务中。作为AHA导师,他教导的学员在地铁站成功救治了心脏骤停的乘客;作为市教卫党委的医德标兵,他不顾自身危险钻车底、爬脚手架、冲火场,只为能第一时间抢救患者。

    12、吴军豪

    男,50岁,农工党党员,黄浦区中心医院中医骨伤科副主任,主任医师人生格言:病人至上、仁德为怀、严谨求精、继承创新、团结奉献。

    主要事迹:

    他作为石氏伤科第五代传承人,带领团队不断进取、开拓创新,传承发扬石氏伤科宝贵学术经验;在他的带领下,黄浦区中心医院石氏伤科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海派中医流派传承基地,他带领科室开展科研课题并获得省部级科研学术奖项及国家级专利2项,多次荣获市、区卫生系统先进集体称号。在临床上以崇高的医德、精湛的医术赢得病人及家属的一致赞誉,为中医骨伤科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13、杨坚

    男,54岁,中共党员,上海市徐汇区中心医院康复科主任,主任医师

    人生格言:关心疾苦、仁爱待人。

    主要事迹:

    他一手创建医院康复科,爱岗敬业、励精图治15年,以心脑血管病的康复新技术为抓手,依托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医学重点专科建设的平台,带领团队先后攻克“脑卒中的个体化主动康复”、“冠心病合并脑卒中运动康复”等技术,成为本市唯一的市卫生计生委、市残联双重点专(学)科。在他治疗下康复的心脑血管病患者数以千计,在百姓与同行中享有很高的声誉。先后荣获“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第二届仁心医师奖”称号。

    14、石向东

    男,48岁,中共党员,长宁区华阳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石向东工作室负责人,副主任医师

    人生格言:能力有十分,劲使十二分。

    主要事迹:

    他扎根社区20余年,以刻苦钻研、执着忘我的精神服务病人,年门诊量达17000余人次。运用银针结合“一指禅”推拿技术,使患有“颈椎病、腰突症、失眠、中风后遗症”等顽疾多年的患者康复缓解。他领衔科研项目15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4篇。先后获得“中国好医生”、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社区好中医”等称号,是长宁区社区首位“拔尖人才”,以其事迹为原型的现代京剧《社区仁医》在沪公演。

    15、于浩

    男,43岁,中共党员,普陀区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

    人生格言:不辱使命、不负重托,用行动践行援藏誓言。

    主要事迹:

    作为上海市第八批援藏干部,针对亚东县医疗服务能力薄弱滞后问题,他制定《亚东县卫生服务中心提升医疗服务能力三年行动计划》,收到良好成效;在中印洞朗对峙期间,地处对峙前沿,他不惧危险主动留守,完成应急医疗保障任务;他组织协调发挥“组团式”援藏医疗队的作用,倾尽全力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履行着援藏的誓言。曾获“2016年度亚东英才”及“2017年度日喀则市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等称号。

    16、茅俭波

    男,39岁,中共预备党员,杨浦区长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主治医师

    人生格言:用专注、专业、专心,守护签约居民健康。

    主要事迹:

    他从医19年,做过乡村医生和120急救医生,如今是一名家庭医生,专注于社区居民健康。他用微信视频和朋友圈来宣传“1+1+1”签约,让社区居民深入了解家庭医生制服务;慢病长处方、延伸处方等使他成为签约居民心中的服务“人气王”;通过“医养结合”与福利院老人结对,他关注着高龄老人的身心健康。他荣获上海市第三届十佳家庭医生、第二届“仁心医者·上海市杰出专科医师奖”等称号,他的团队被评为全国优秀家庭医生团队。

    17、李龙宣

    男,46岁,中共党员,浦东新区公利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力求精湛,重在细节。

    主要事迹:

    扎根基层20年致力于脑血管病防治,在浦东率先开展经桡动脉心脑血管联合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利于患者恢复;携手影像科开展动脉内取栓术,延长时间窗至6-12小时;与急救120、院内多科建卒中急救微信群,缩短抢救时间;带队年诊疗4万余人次,年介入手术逾300人次,指导7家医联体成员年卒中筛查3000余人次;推动医院—社区—家庭康复模式建立,每年3500人次获益。获科技成果奖3项及国家医药卫生界“生命英雄”称号。

    18、刘玮

    男,42岁,中共党员,闵行区古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副主任医师

    人生格言:全心为民,健康所系,责无旁贷。

    主要事迹:

    他是病人眼中的良师益友,以专业精湛的医术挽救生命,用崇德向善的行为赢得口碑。与社区高龄、孤寡、残疾老人结对,使医患关系和谐温暖;自发建立“健康之路”微信群为患者答疑释惑。工作中,他潜心钻研,先后发表论文20余篇、SCI论文1篇;他发明的“腕式高血压治疗仪”,获国家专利。生活中,他乐善好施,自愿无偿献血,爱好马拉松……曾获得全国“百家健康守门人”“上海市十佳家庭医生”“可爱的闵行人”“闵行健康卫士”等称号。

    19、赵英

    女,42,中共党员,奉贤区南桥镇西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科副科长、家庭医生,副主任医师人生格言:细心、耐心、责任心,平凡塑仁心。

    主要事迹:

    她扎根社区20载,始终高度保持细心、耐心和责任心。作为一名全科骨干师资,她不断进取,以身作则,认真带教学生。她带领的家医工作室“1+1+1”签约4127人,签约服务失独、伤残、劳模等39人。2016年基层卫生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全科医疗(城市组)中获全国、上海一等奖,被授予全国、上海市基层卫生技能标兵、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第四届“十佳”家庭医生。

    20、丁罡

    男,44岁,中共党员,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副院长、肿瘤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相信实现梦想,感恩成就人生。

    主要事迹:

    他怀着真诚服务的信念,作为三甲医院专家派驻崇明工作13年,构建地区肿瘤防治的上海崇明模式,服务患者近3万人,2016年获国家卫生计生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计划全国价值案例。近年,在上海国际医学中心平台上,首创“现代化医院肿瘤服务的5H模式”。将国际最前沿的肿瘤精准治疗手段运用到临床,结合医学、心理和人文,满足广大肿瘤患者对优质医疗服务的需求。该模式获上海市卫生计生系统第四批“医疗服务品牌”项目。本人获首届上海市区域名医称号。

    十佳护士入选候选人先进事迹摘要

    1、刘华晔

    女,45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副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不忘初心和誓言,坚持梦想和奉献。

    主要事迹:

    1997年进华山医院工作,1999年起奋战急诊一线19年。曾参与汶川地震和尼泊尔地震的国内外救援,并在“一带一路”倡议下赴巴基斯坦瓜达尔近8个月,参与中巴急救走廊医疗急救中心的筹备和正式运行。始终致力于护理安全,曾赴日本、新加坡和美国进修急诊护理管理并学以致用,在急诊开展了预检五级分诊、分区救治、转运前预警评分、脑卒中急诊溶栓快速通道等创新。曾获“上海市模范护士”、“左英护理奖”、“上海市杰出护理工作者”称号。

    2、王萍

    女,56岁,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镜中心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让生命的每一天都灿烂。

    主要事迹:

    她热爱护理事业,35年初心不改,关注细节只为惠及病人;对标“第一”,紧抓关键环节,让中国内镜护理绽放在世界医学舞台;承担社会责任,帮困结对,为边远地区科普下乡、专业援边,足迹远赴云南、福建等。先后发表论文16篇,主编专著4本,参编著作10本,承担各级课题8项,国家专利7项。曾获全国和上海市“用户满意服务明星个人”、上海市卫生计生委“先进个人”,以及2017年华夏医学科技一等奖等荣誉。

    3、黄一乐

    男,34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手术室护士,主管护师人生格言:专注敬业,精益求精,追求手术室里的工匠精神。

    主要事迹:

    手术室工作10余年,能娴熟运用围手术期各项护理技术,配合完成微创外科手术800余台、机器人手术400余台。承担体温维护等多项课题研究,近年来以第一作者在中华护理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篇,多次受邀全国相关学术年会上发言及壁报交流。2017年入选“上海青年护理人才培养资助计划”,曾获仁济医院优秀护士、优秀教师等称号。他是手术室掌握技术最全最新最精的幕后英雄,更是一位“有潜质、有理想、有追求”的“提灯男神”,是手术室里的一名幕后英雄。

    4、罗雯懿

    女,33岁,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胸外科监护室护士长,主管护师

    人生格言: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主要事迹:

    作为85后的年轻护士长,她在全球儿童先心病手术规模最大的科室,带领100名护士组成的护理团队,每年为3800例高难度心脏手术保驾护航。她多次奔赴偏远地区扶持先心病救治;构建中国首个儿科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胜任培训体系。她承担多项市卫生计生委及护理学会课题,以第一作者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SCI2篇,研究成果获得上海护理科技奖,获得全国儿科护理界认可,个人获得上海首届青年护理人才项目资助及上海市教委研究型护士称号。

    5、张梅芳

    女,51岁,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内科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仁心至善、爱岗敬业。

    主要事迹:

    从事护理临床工作31年,她时刻铭记白衣天使的誓言,用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呵护每一位病患,不断学习更新护理知识为患者服务。制定与完善多项外科围手术工作流程与护理常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积极推进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有效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致力于护理信息化的建设工作,有效缩短临床护士书写时间,将护士还给患者。钻研护理科研,参编《中医病证护理常规》书籍,以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

    6、李海燕

    女,39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管外科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选我所热爱的,爱我所选择的。

    主要事迹:

    她专业扎实、操作熟练,抢救经验丰富,获校护理综合技能十佳能手、金护帽奖第一名。连续十年放弃休假,获感动长海十佳人物,优质服务先进个人。被评为市优秀青年护理人才,校学习成才标兵、吴孟超式优秀青年,并当选市共青团十五大代表。赴非155天出色完成“和谐使命-2017”任务,获和平方舟优秀骨干奖。发表论文63篇(SCI3篇),获专利10项、基金10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市护理工作改进成果奖。

    7、陈静

    女,45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肾内科血透中心护士长,主管护师人生格言:患者在我们心里有多重,我们就在他们心里有多重。

    主要事迹:

    坚守临床护理一线28年,始终把使命要求、患者需求作为工作的第一动力,主动请缨参加赴利比里亚抗击埃博拉及和谐使命-2018等军事卫勤任务,带领血透中心护理团队打造“南京路上爱民天使”护理品牌,团队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集体一等功等荣誉,陈静个人获评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全国抗埃先进个人、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首届仁心护士奖,并荣立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一次。

    8、陈蕾

    女,46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血透室护士长,主管护师

    人生格言:厚道做人,以平常心脚踏实地为患者服务。

    主要事迹:

    在血透室护士长这一特殊的岗位上,陈蕾扮演着“超级替补”的角色,对患者来说,她有时是朋友、有时是亲人;对团队来说,她有时是严师、有时是家长。她以高度的工作热情、专业的业务能力与科学的管理方法带领团队为患者提供无微不至的医疗服务。她首创“5小时治疗24小时管理”“五个一科室文化”“防呆法”等系列举措,充分改善患者体验度,提升获得感。个人及所在团队连续多年获得“上海市交通大学文明班组”“交大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

    9、张春玉

    女,42岁,上海市皮肤病医院麻风感染科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人生格言:尽我所能,维护患者的健康。

    主要事迹:

    刻苦钻研精益求精,远赴新疆学习中医技术,减轻麻风患者神经疼痛及肢体麻木,为溃疡患者护理伤口包扎换药,用自己的技术与爱心为麻风病人撑起了一片天空。为消除社会对麻风休养员的偏见,联系志愿者陪伴照顾残疾休养员,利用各种机会向社会普及麻风相关知识。面对身体残疾的麻风休养员,尽自己所能给予他们最大的帮助。以实实在在的行动获得信任和认可,被评为“全国麻风防治先进个人”。工作之余发表论文10余篇。

    10、顾娅萍

    女,51岁,中共党员,华东疗养院护理部主任,副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用心做好每件事,真诚对待每个人。

    主要事迹:

    从事护理生涯30余年,从一位默默无闻的基层护理工作者成长为富有丰厚经验的护理管理者。她创新疗养院护理服务模式,实施温馨、便捷、优质的人性化服务流程和服务理念,分管部门先后获全国巾帼文明岗、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等荣誉;推出“携手你我,科学健步”活动,创设“乐陶小站”、“健康乐园”等多种细节服务举措,获上海市“深化优质护理,改善护理服务”示范项目奖、市卫生计生系统“人文关怀医患沟通”培育项目等荣誉。

    11、陈俊彦

    女,41岁,黄浦区东南医院康复医学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人生格言:康复之路,有我伴您一路前行。

    主要事迹:

    她引领病区护士组建膀胱、吞咽、伤口管理,护理评估等小组,相继取得黄浦区科技项目2项、市残疾人康复科研项目1项。在工作中,她创新开展膀胱康复专科护理技术,开通“脊髓损伤康复—医患沟通群”,及时为康复患者解疑释惑。作为医院“莲馨苑”心理疏导团队成员,她耐心倾听患者“心里的话”,为患者进行心理疏导,积极运用良肢位摆放“爱心小枕”、手绘式“漫画呼吸操”等细节服务举措,进一步提升了护理质量和内涵。

    12、杨雅

    女,51岁,中共党员,徐汇区大华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做快乐的护理人,做专业的护理人。

    主要事迹:

    她热爱临床护理,发展伤口专科护理,治疗疑难伤口患者2万余人次,治愈率96%;她注重护理教学,与院校合作“大华班”培养临床实用型护理人才;她潜心护理研究,以品管圈持续改进临床护理质量,研发“可视化护理综合信息平台”减轻临床护士工作压力,提升护理安全;近3年获国家级奖2项、市级奖5项。承担市区级课题4项、发表论文12篇、著书2本。

    13、朱莉琼

    女,47岁,中共党员,长宁区妇幼保健院二病区护士长,主管护师

    人生格言:不忘初心 用爱前行。

    主要事迹:

    她秉承医院140条护理“军规”、推进“亲人护士”服务文化,坚持同质化管理,严密监测产科高危病区的护理指标,持续改进护理质量,带领团队助力孕产妇抢救,成功率100%。坚持精细化护理,推行“表单式”护理法则,确保每项护理落实到位。坚持人性化护理,将大健康理念贯穿于整个孕期,带领团队创立“糖妈妈运动八节操”。荣获2017年长宁区十佳护士、长宁区卫生计生系统优秀共产党员。

    14、姚娟

    女,34岁,普陀区中心医院急诊监护室护士长,护师

    人生格言:以心为灯,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

    主要事迹:

    她对护理事业有着执着追求,从事临床一线工作15年,年抢救危重患者400余人,护理技术娴熟全面,为重症患者提供人性化护理服务。她创新实践科学管理模式,带领团队多次获巾帼文明岗、青年文明号等称号。她先后发表论文8篇,负责及参与课题6项,获得国家级专利1项。曾被评为中医大优秀教师、中医大优秀团员、优秀护士长等称号。

    15、江长缨

    女,53岁,中共党员,浦东新区南码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护士长,副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只有善始善终,才能善做善成。

    主要事迹:

    她爱岗敬业,扎根社区,创立了“爱陪伴”居家护理团队,运用护理程序探索居家护理服务模式,大大提升了居民照护能力。找准社区医院定位,大力培养“一专多能”护士,开设伤口护理等护理门诊,让二三级医院的服务在社区得到延伸。从临床问题出发开展科学研究,发表论文40余篇,曾获得浦东新区科技进步二等奖,还获得“全国群众满意的社区护士”、“中华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上海市护理学会杰出护理工作者”等称号。

    16、谢海香

    女,47岁,闵行区中心医院抢救室护士长,主管护师

    人生格言:平凡孕伟大,奉献是幸福。

    主要事迹:

    她深耕护理岗位27年,以热心、真诚对待病患。2003年,面对SARS疫情勇挑重担,被评为“抗击SARS先进工作者”。作为一线护士长,积极改变管理模式,使护理工作有条不紊,为临床救治提供了良好保障。在365日无休的抢救室,带领32名护理人员,日均接诊患者四、五十人,高峰期接120急救车50多辆/日。抢救室团队在她的带领下,被授予“上海市急诊急救护理实训基地”,并获得“上海市巾帼文明岗”称号。

    17、王霞

    女,56岁,中共党员,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护理部主任,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学而提升素质,习而服务社会。

    主要事迹:

    工作30余年,积极推动临床科室开展多形式的健康教育、中医适宜技术等,连续举办5次全区中医药技能培训班,将中医资源向全区医疗卫生机构辐射;注重科研创新,申报国家级实用新型专利4项,负责市、区及院级课题5项;利用工作之余,带领护理同仁们开展志愿者活动,进行健康咨询、教授中医养生操,陪伴关爱老人,点亮了南丁格尔的“生命之灯”。曾获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宝山区第七批拔尖人才、宝山区十佳护士等光荣称号。

    18、孙建芳

    女,45岁,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神经外科及GICU护士长,主管护师

    人生格言:用心做事,用心做人,愿做生命的守护天使。

    主要事迹:

    她坚守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工作整整27年,担任护士长8年来,承担超负荷的工作量,护理病人近40万人次,仅2017年危重病人2775人次、生活不能自理病人达14202万人次。她勇于创新,发明防足下垂鞋、活动挂钩等并多次获得医院小发明小创造奖。她多次获得“院级优秀护士”、“年度优秀员工”和记大功;带领的团队:护理质量在院内排名前5名并在持续质量改进案例中获得优胜奖;每年获表扬信和锦旗10次左右;曾3次获得“病人满意集体”称号。

    19、蒋群花

    女,50岁,中共党员,奉贤区中心医院护理部副主任、外科一片区科护士长,主任护师。

    人生格言:用真诚的爱心,去善待痛苦中的病患。

    主要事迹:

    作为重点专科的护理带头人,她开拓创新,勇于管理,注重人文关怀。开设吧台护士、温馨阅览区,为病人提供牵引爱心卡、专用病服等人性化服务举措10多项,率先开设骨科护理门诊,咨询病人近5千人次。主持市区级课题3项,国家继教项目2项,获市科协继教示范项目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作为首批医疗队长赴云南澜沧进行半年的援滇工作,出色的表现赢得当地百姓的好评。多次荣获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护士长等荣誉。

    20、黄花

    女,40岁,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崇明分院内科护士长,主管护师

    人生格言:患者的健康是我执着的追求。

    主要事迹:

    她技术精湛、勇创先例。为解决崇明尿毒症患者“看病难”问题,她去上海三甲医院学习,将所有血透技术学深学透、学以致用,在崇明实现“零突破”,并带教出一批批专科护士。她勇于创新、敢于实践。为了使患者早日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医疗支出,她在外科推行“快速外科康复理念”。她发表论文8篇,获实用新型专利一项、课题两项,先后被评为“崇明县青年岗位能手”、“崇明区十佳护士”、“新华集团服务标兵”等。

    十佳医技人员入选候选人先进事迹摘要

    1、李智平

    女,46岁,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临床药学部主任,主任药师、博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努力工作,快乐生活,感恩拥有。

    主要事迹:

    她爱岗敬业,对儿科药学事业执着追求,任全国儿科药学专业组组长,为儿科临床药物治疗及大众科普宣教,发挥引领作用。她活跃于国内外专业学术领域,受邀参加WHO、GIH等国际组织专家会、学术大会并作报告,先后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六十多篇,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70余项,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荣获中国药学会优秀药师、药学科技奖,上海市合理用药先进个人、复旦大学十佳医务工作者等称号,入选上海市领军人才后备培养计划。

    2、张弢

    女,45岁,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检验医学科副主任,副研究员

    人生格言:脚踏实地,追求卓越。

    主要事迹:

    具有检验医师和临床医师双重资质。负责检验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的制定及实施,带领科室近年持续通过CAP和CGAS ISO15189认可,及时出具国际认可的检验报告。通过创新教学模式,促进检验与临床科室的交流,提高科室人员临床和检验知识与能力,使华山检验的质量管理与临床服务水平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先后在CellResearch等SCI杂志以第一和通信作者发表论文13篇,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教育部课题、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获国家专利1项。

    3、张爱军

    男,48岁,民建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常务副主任,主任技师,博士生导师人生格言:用真诚的爱心点燃生命的希望。

    主要事迹:

    他致力于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胚胎室临床和科研工作,在精卵个性化体外受精、胚胎培养方面经验丰富,尤其在攻克不动精子体外受精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他注重医疗技术与人文建设齐抓并进,带领的团队荣获全国人文爱心科室称号;牵头成立上海首个不孕不育专科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惠及更多患者;携手宋基会成立“母婴平安”助孕帮困基地,帮助贫困女性实现做母亲的梦想。其团队已帮助万余个不孕家庭实现了求子梦,让万千家庭美满幸福。

    4、银浩强

    男,43岁,中共党员,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超声科,副主任技师

    人生格言:不断追求技术和服务,做病人的知心朋友。

    主要事迹:

    “他总是面带微笑”,这是同事和患者对银浩强的共同评价。他对超声事业执着追求,精益求精,通过不断努力,逐渐成长为“一专多能”的超声医师。工作18年来接诊病例近20万人次,解决疑难病例2000余例,深受病人信赖和好评;肛周超声诊断技术是他的强项之一,检查过程不仅繁琐费力,还要克服难以忍受的秽臭。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66篇,主持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课题多项,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上海中医药科技奖等2项。

    5、李清楚

    男,35岁,中共党员,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技术组副组长,技师

    人生格言:善辨良恶,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主要事迹:

    每年完成医学影像重建1.7万余例,优化肺部扫描技术及三维重建计算机辅助对比技术,实现疾病主观评价向客观数据化评价的飞跃,显著提高诊断水平,发表相关论文10余篇,参编专著2部。参加“和谐使命-2017”任务,任务共计时长155天,先后抵达亚非8国并提供人道主义医疗服务,并在亚丁湾和吉布提先后为我第26批护航官兵和驻吉布提海外保障基地官兵进行了健康维护,期间完成DR、CT检查共8000人次,为历次任务之最。

    6、李志玲

    女,36岁,中共党员,上海市儿童医院药学部副主任,副主任药师、硕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燃烧自己生命之灯,照亮儿童健康航程。

    主要事迹:

    她是哈佛大学波士顿儿童医院访问学者,“上海儿童个体化药学中心”专家。她率先开设儿童精准用药门诊。受邀在国家级学术会议作专题报告20余次,主持国自然等课题4项,参编书籍4本,发表论文25篇(SCI4篇),其中1篇获Gature杂志引用。李志玲于2014年首创“儿童用药问答微信”,带领团队免费服务6万余人次,科普宣传受益听众近10万人次。荣获上海市优秀临床药师、“逸曜杯”首届十大网络影响力药师等称号。

    7、娄加陶

    男,46岁,中共党员,上海市胸科医院检验科主任,主任技师、硕士生导师

    人生格言:工作使人快乐,责任促人奋进。

    主要事迹:

    带领全科开展精益化5S管理及ISO15189实验室标准化管理,推出检验新项目多达86项。上海首家开展肺癌循环肿瘤细胞、外周血循环肿瘤DGA的EGFR基因突变检测等新技术。科室业务10年提升10倍以上,人均服务量居同行前列。领衔国家级课题2项,市局级课题7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累计51.29分。任全国卫生产企管理协会实验医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青委主任委员等10余项职务。

    8、滕峥

    女,47岁,中共党员,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原所病毒检测实验室科主任,主任技师人生格言:志当存高远,行当脚踏地。真诚写春秋,热情谱战歌。

    主要事迹:

    她以传染病防控为己任,20余年坚守在急性病毒性传染病监测和研究第一线,在APEC峰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和事件中身经百战,历练了“一锤定音”的技术能力;也在SARS、埃博拉出血热病等新发、输入性传染病肆虐中攻坚克难,研发组合式、高通量检测技术;她厉兵秣马,推动实验室储备多种罕见疾病检测技术,为城市公共卫生安全提供保障。作为负责人之一,带领团队努力攻关并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项成果、个人获全国三八红旗手等称号。

    9、陈艳

    女,32岁,徐汇区华泾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脑瘫康复治疗组组长,主管康复技师

    人生格言:技术上追求精益求精,服务上追求全心全意。

    主要事迹:

    她爱岗敬业,关爱儿童,主持和推广运动发育推拿法在脑瘫儿童康复中的应用,进行“家庭-社区-医疗”脑瘫儿童社区链式康复服务模式探索,参与徐汇区脑瘫登记制度的建立工作。至今共参与康复评估治疗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儿2000多人,完成儿童康复训练达到70余万次,显效率达99.5%,获得家长及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她主导的“陈艳技师工作室”获上海市“技师创新工作室”称号。

    10、王岚

    女,50岁,静安区北站医院特检室主任,主治医师

    人生格言:在平凡的工作中体验助人的幸福感。

    主要事迹:

    她平时默默奉献、关键时刻勇挑重担。有过成功抢救危重产妇被媒体报道的佳话,也有过为抢救Rh阴性血型病人献血的义举。2016年,当新疆群众体检急需B超医生支援时,她又主动请缨,奔赴巴楚,作为年龄最大的医疗队成员,她关心队友,带领大家出色完成任务,耐心帮助当地群众,培训当地医生,为上海援疆工作赢得口碑。日常工作中,她关爱病人,耐心改善医患关系;带好团队,热心公益服务集体。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