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首席记者 顾一琼
城市管理者既要主动改进工作,也要积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结合大调研活动,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黄浦区积极打造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平台,来自百姓的 “金点子”在此涌现。 “滨江岸线贯通之后软硬件建设如何跟上” “如何规范和加强不成套使用权住房管理”……结合调研,这些 “金点子”成为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有效助推了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跃升。
能把群众平日里的不便、投诉甚至是牢骚最终汇集成改进政府工作的 “金点子”,这背后靠的是上海近年来推行的人民建议征集制度。特别是在讲求精细化治理的当下,这个平台成为汇集民意民智、探寻 “源头活水”的重要途径。据了解,去年一年,全市上报的重要人民建议事项中,政府职能部门采纳率达92.7%。
今年年初召开的上海市2017年度人民建议征集工作总结会上,来自黄浦区五篇人民建议均列入市100件优秀建议,数量位居全市前列。结合大调研,区相关部门建立领导班子与基层单位联系点制度,听取来自基层的困惑和难点。区信访办相关负责人表示:人民建议征集工作对下汲取民智、对上服务决策,成为政府的 “智囊库”、城市发展的 “助推器”,也是制定公共政策的 “好帮手”。
滨江岸线贯通是全市性的重要工作。有市民在多次亲身体验探访滨江岸线后提出建议:黄浦滨江岸线在让老百姓一路畅游的同时,更要有风景可看,有地方可休憩,有更多公共空间可使用。为此,区相关部门组织力量多次实地踏勘,于去年连续上报了 《关于完善滨江岸线公共服务设施,擦亮城市名片的建议》、《关于加强滨江岸线“软件”建设,以精细化管理打造世纪精品的建议》,为集约利用滨江岸线,优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提供参考。建议上报后,得到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黄浦区也配合出台了《黄浦滨江公共空间综合管理试行办法》,积极吸收这份建议的相关内容。
停放在滨江岸线江南造船厂旧址船坞的 “远望一号”曾是享誉中外的航天远洋测量船。该船退役后在这里停放多年,夜晚看漆黑一片、白天看锈迹斑斑。有市民递交人民建议,希望 “远望一号”能在黄浦滨江 “亮起来”。经了解,该船所属央企也抱有同样的愿望。为有效推动跨部门间条块对接,区相关部门积极探索通过人民建议来推动协调,形成了 《关于把退役的 “远望一号”航天远洋测量船建成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议》,并得到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