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昕
一提蕾丝,满满的雌性荷尔蒙仿佛扑面而来。数百年来,蕾丝都是深受女性青睐的时尚元素,活跃在潮流尖端,成为历久弥新的重要时装工艺之一。时下的T台、秀场上,蕾丝依然是夺目的焦点。
令人意外的是,蕾丝生产竟然在等待拯救———近年来,欧洲多家蕾丝工坊传出濒临破产的消息。近日于上海当代艺术馆举办的一个名为《情迷蕾丝》的时尚工艺展,带领观众深入法国加来和科德里目前仍在经营顶级蕾丝列维斯蕾丝的最后14家蕾丝工坊,意在唤醒人们对于蕾丝制作这一古老、繁复技艺的关注。
或许,走近蕾丝本身,人们才会明了,不息变换的时尚潮流背后,为何它总能点亮设计师们的创意灵感,久远地留存在美的中央。
好莱坞影星们把蕾丝穿出时尚感,也穿出烟火气
“蕾丝是能够与大自然造物相媲美的伟大发明。至今人类没有任何一件发明比它更优雅精妙。”关于蕾丝,可可·香奈儿留下过这样一句名言。
原意为“花边”的“蕾丝”,其实不是指某种面料,而更近似于一种编织手法,以线相互打结、交错、缠绕,从而形成结构复杂的网孔、空花。早期的蕾丝居然多用金银丝或铁丝编织而成的,非常沉重,没点体力还真穿不了,直到15世纪,才以纺织品作为原材料。
不同质地的蕾丝带给身体的触感有所差异,这倒是解释了人们心中或许存有的一个困惑,为什么蕾丝并非时时意味着高贵,有时竟不免让人联想起廉价,甚至是过敏———怪只怪,那样的蕾丝很可能是化纤制成的。而最经典的蕾丝,取材上等的棉线,运用数十乃至上百个特制的小棒槌手工编织而成,通透,柔软,富有质感,这才是多少年来令人倾心不已的。
中世纪的欧洲已经有蕾丝了。有说法称,它原本不是装饰,而是为了防止衣服脱线。在16世纪的意大利,真正的蕾丝制作开始盛行。聚在客厅里编织蕾丝,成了贵妇们打发闲暇时光的一种方式,也不期促成一种潮流。威尼斯有着“蕾丝岛”之称的布拉诺岛上,还流传着这样的美丽传说:因为岛上的成年男子经常出海捕鱼,想念丈夫的妻子们于是仿照渔网的样子,用棉线编织出类似的织物并将其缀饰在衣服的边缘。这藏着思念的一针一线便是日后流行起来的蕾丝的雏形。
总之,蕾丝的编织极尽复杂、耗时费力。它也因而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被视为皇宫贵族的专利,蕾丝越多,表示身份越高贵。尽管18世纪后期花边织机的出现,已让蕾丝制造业进入工业化时代,有了量产的可能,但只有借助早期的好莱坞电影,蕾丝才算真正从宫廷走向凡间,成为大众追逐的时尚宠儿———
看看《乱世佳人》中的费雯·丽,《卡萨布兰卡》 中的英格丽·褒曼,《郎心似铁》中的伊丽莎白·泰勒……蕾丝的魅影与早期好莱坞明星的倩影交融在一起。电影《罗马假日》中,奥黛丽·赫本饰演的安妮公主出逃归来出席记者招待会时,所穿的正是一件蕾丝礼服。据说当时导演给影片的服装设计师伊迪丝·海德只提了一个要求———希望这是一件让公主从女孩蜕变为女人的衣服。最终采用的风衣款束腰翻领蕾丝洋装,就是海德深思熟虑的结果,干净剪裁的风衣款式,暗合公主心理上的成长,而情窦初开的伤怀,则正好借由柔美的蕾丝面料加以表达。1954年,赫本凭借《罗马假日》捧得属于她的奥斯卡“小金人”时,身着的也正是一条奶白色蕾丝曳地长裙。这条裙子被列为“历史上最著名的20条裙子”之一,线条极其简洁,白色塔夫绸上罩了一层蕾丝,中间饰以白色腰带。这件礼服被认为完美地展现了女孩的青春和女人的性感,赫本也因此跻身一代时尚偶像。
蕾丝未必是时装的主角,却有改变一切的力量
蕾丝所带来的遮与露之间的微妙平衡,给了设计师无尽灵感,也给了观者无限遐想。关于女性的一切美好想象,从蕾丝身上似乎都能找到。
蕾丝可以纯真至极。多少女孩梦想着穿上一袭洁白的婚纱,步入婚礼的殿堂,而蕾丝正是点睛婚纱的重要装饰元素。早在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与阿尔伯特亲王举办婚礼时,她就开创性地选择以白色绸缎配以精美的蕾丝花边来制作婚纱,请来当时皇家设计学院院长戴斯亲自设计图样,尔后在著名的蕾丝产地霍尼顿生产,这件蕾丝婚纱最终由200多名工人耗时八个月才得以完成。1947年,伊丽莎白二世与菲利普亲王结婚时秀出的婚纱更是令人惊艳,那条13英寸长的蕾丝裙摆极尽华丽。据说伊丽莎白二世提前一年就命皇家特选的纺织工厂开工赶制婚纱了,此举甚至大大刺激了当时英国蕾丝制造业的发展。到了21世纪,英国威廉王子迎娶凯特·米德尔顿时,凯特那件典雅大方的婚纱同样被人们深深地记住了,蕾丝部分全部由手工制作,再手缝到婚纱上,花型蕾丝造型包括玫瑰、水仙花等图案。
蕾丝也可以性感到骨子里。美国流行天后麦当娜就开启了蕾丝的摇滚性感风。她大胆将蕾丝内衣外穿,成就了时尚史的经典look。让蕾丝尽显性感特质的,还不得不提频频运用蕾丝元素的内衣品牌Victoria′s Secret,它的另一个代名词正是“性感”。
潮流更迭不息,百变的蕾丝从不过时———它未必是时装的主角,却有改变一切的力量。蕾丝其实是一种十分适宜异质拼接的时尚元素,无论笼在丝绸、缎面上,还是与毛线、棉布、雪纺、牛仔拼接,都能给不同的材质带来一定的层次感,即使用于普通的日装,也能彰显精致的细节之美,甚至将不起眼的衣装蜕变为标志性单品。
八九十年前,法国高级时尚品牌Lanvin的创始人珍妮·朗万,就有过不同于传统宽袍大袖式礼服裙的蕾丝设计作品。1929年她为名媛夏洛特巴布科克设计的一件婚纱,运用了自己擅长的丝绸管状长裙样式,胸前披覆了价格昂贵的布鲁塞尔古董蕾丝,裙摆也运用了同种图案的蕾丝面料,从后颈一直延伸至地面,拖尾长达1.5米。可可·香奈儿也有过经典的蕾丝单品。那是1930年她设计的一件蕾丝礼服,蕾丝被切割成其标志性的条纹,横裹在一件丝质及地长裙上,胸前用以点缀的,则是香奈儿钟爱的蝴蝶结。
今天,设计师们还在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刷新着蕾丝纯真、浪漫、优雅、性感等既定属性,将它们变得更青春,更张扬。层层叠叠的蕾丝裤装就是最近一两年的潮流单品,将蕾丝的女人味与裤装的干练帅气融合在一起,其中既有优雅纯美的立体蕾丝灯笼裤,时尚摩登的几何蕾丝镂空阔腿长裤,还有五分裤这类神奇的蕾丝“自行车裤”。蕾丝也大张旗鼓地渗入T恤等颇具街头感的服饰中,领口、袖口、下摆、拼接处都能看到蕾丝,有的还直接用蕾丝图案作为装饰,随性之中不失女性的优雅或魅惑。
ChanCl收购了科德里的一家蕾丝工坊高级定制正在拯救精品蕾丝
数百年来备受追捧的蕾丝,眼下正面临生产危机,这实在出乎人们的意料。近年来,欧洲多家蕾丝工坊传出濒临破产的消息,其中就包括法国百年加莱蕾丝生产商Lucien Noyon,最近几年它曾两度申请破产保护。说到底,还是时下人们对于速度与便利的需求经不起时间与品质的打磨。
听起来有些无奈,近日在上海举行的《情迷蕾丝》时尚工艺展,其实是法国老牌蕾丝生产地上塞纳大区为其代表性蕾丝———列维斯蕾丝的摇旗呐喊,上海是其全球巡展的第一站。展览不仅展示当地蕾丝工坊生产的蕾丝面料实物,还将这些蕾丝制成14件各具特色的全新时装呈现在人们眼前。
看看列维斯蕾丝到底是怎么织造的,或许人们便能理解它的濒危处境。有现代蕾丝界“劳斯莱斯”之称的列维斯蕾丝,其名来源于当初生成这种蕾丝的梭织机的名字。这种梭织机看上去有些笨重,最早出现在19世纪前半叶的英格兰地区,后来陆续流传到法国加莱地区。在机器每小时8000次的运转中,16000根纱线能同时按照既定的纹版走线、缠绕,从而做出更精细、色牢度更高,且批产质量稳定的蕾丝。列维斯梭织机创造的这种蕾丝制作传统,问世两百年来成为品质与标准的代名词。
虽然运用机器操作,列维斯蕾丝的生产其实全程需要人工介入,并且对人工的要求近乎严苛,相当于半手工蕾丝。一种新的蕾丝面料从图纸付诸现实,需要把所有花样用机器能懂的语言一个一个结地绘制出来,一个月才能生产60米。从机器上下线,这些蕾丝还需要经过肉眼逐一检查跳线然后手工修补。有的蕾丝还会添加刺绣、珠片等元素用以装饰,也是纯手工完成。三个人两个月在一台机器上才能完成一款蕾丝的生产,最终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列维斯蕾丝,图案丰富,能够产生一种特殊的凸纹效果,相比大众化的电脑蕾丝更为精细与立体。现在已经没有工厂生产列维斯梭织机了,全球尚存的这种梭织机不过1000多台,大多数集中在法国加来和科德里地区。
在比利时、意大利、法国、英国的小镇,还有一些蕾丝工坊以纯手工方式坚守着复杂的蕾丝制作技艺。它们的处境怕是更要艰难。比如在法国阿朗松镇,那里有种独特的针刺蕾丝技艺已跻身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一个织工需要经过7至10年的训练才能熟练掌握阿朗松蕾丝的织造技术。一块邮票大小的蕾丝,需要一个织工25个小时的劳动。人才紧缺是传承这门技艺面前的最大桎梏。在意大利威尼斯的“蕾丝岛”布拉诺岛上,还能熟练掌握蕾丝编织技艺的,几乎只剩下六七十岁往上的老太太了。曾经遍布小岛的手工蕾丝工坊几乎都转型为适应观光产业的餐厅或特色小店,店里出售的蕾丝,大多不是纯手工的,也并非真正产自本岛。
令人欣喜的是,为拯救那些有着复杂制作工艺、高昂生产成本的蕾丝织造技艺,时下越来越多的人们在努力。仅仅在加来市,政府已办起蕾丝工艺学校,向学生发放蕾丝制作学士证书。一座有着当代风格的蕾丝时尚博物馆也建立了起来,让参观者置身真实的蕾丝生产厂中,和蕾丝工匠们近距离交流,感受他们是如何操纵重达几十吨的机器、聆听机器转动的。
与高级定制的携手,同样成为了精品蕾丝的理想出路。Chanel为了保证其高级定制服的蕾丝品质,在法国科德里收购了蕾丝工坊Sophie Hallette,这也正是凯特王妃当年婚纱蕾丝的出品者;Dolce &Gabbana位于米兰的定制工坊能够完美再现古董西西里蕾丝的独特花纹;Prada的重磅镶嵌蕾丝则来自瑞士以刺绣闻名的小城圣加仑……
“尽管如今的生活需求已经能够被很好地满足,我相信还是有人需要精品蕾丝。它们代表了美丽、传统、真实,是文化和文明的一部分,是人们在快速更迭的时代中反而更想要留住的东西。”《情迷蕾丝》展策展人Pascal Gautrand说。
相关链接
蕾丝成为时尚界宠儿,历史上的哪些大人物曾推波助澜
◆ 伊丽莎白一世:独创“女王范”十足的蕾丝拉夫领
伊丽莎白一世,这位都铎王朝的最后一任君主,就是不折不扣的蕾丝控。她不仅开启了英格兰的黄金时代,还让一种夸张的蕾丝花边“拉夫领”流行了起来。
“拉夫领”是中世纪欧洲的主打流行款式,成环状套在脖子上,有着波浪形的连续褶皱,用细亚麻或细棉布裁制并上浆,干后用圆锥形熨斗整烫成型,为使其形状保持固定不变,有时还用细金属丝放置在领圈中做支架———这种特有的僵硬与复杂在某种程度上烘托出贵族们的高高在上。伊丽莎白一世为拉夫领换上了轻柔的蕾丝面料,并镶嵌上昂贵的珍珠,既呈现一种纯白的圣洁又表达着张扬的征服欲。
那雪白硬挺的拉夫领在宴会灯光的聚焦下,甚至会让她的脸庞出现一圈轻柔的光晕。这份难以名状的美感使整个英国的贵妇们争相效仿。据记载,由于偏爱蕾丝花边,伊丽莎白一世还解除了一些有关限制奢侈的法律条文,让喜爱蕾丝花边的贵族能顺利获取高档进口蕾丝花边。
◆ 路易十四:助推蕾丝迎来前工业时代的顶峰
路易十四———法国波旁王朝著名的“太阳王”不仅自身狂热地追逐时尚,在他当政时期,人类对优雅、品位及奢侈生活的欲望也达到史上从未有过的高度。
路易十四是蕾丝的忠实拥趸。他时常身着有着蕾丝拉夫领的服饰,配以蕾丝袖口以及蕾丝花边点缀,再配上高跟鞋、紧身裤、皮草大衣,尽显非凡的气势。在那个时期,蕾丝是超越性别的,它是贵族对于时尚的极致追求之一。
这位君主也助推着蕾丝迎来它前工业时代的顶峰。在路易十四的扶持下,法国成立了12家国有纺织厂。一批优秀的威尼斯蕾丝师傅也被请到法国,用来培养本土艺匠。当时的法国蕾丝制作蓬勃发展,甚至超过了老牌的蕾丝生产地意大利。蕾丝与凡尔赛宫一道,成为了法国冠绝一时的标志。法国的阿朗松手工针绣蕾丝也由此得名“蕾丝皇后”。
◆ 蓬皮杜夫人:让蕾丝渐渐成为女性化的符号
18世纪的欧洲沙龙女王———蓬皮杜夫人,是洛可可艺术的倡导者,也是将蕾丝带到时尚舞台的人。正是从这个时期起,蕾丝不再是王公贵族的专属品,而渐渐成为女性化的符号,温柔妩媚又优雅性感。
从蓬皮杜夫人流传至今的很多画像中,人们得以窥见,她的衣着常常缀以纹饰华丽、造型丰富的蕾丝元素,无论在衣袖、V形领口还是纷繁复杂的大裙摆,她也十分擅长将各种式样、质地、颜色的蕾丝叠加在同一件衣服上,非但不显得累赘,反而散发出独特的美艳。
正是在蓬皮杜夫人的引领下,洛可可时代的时髦衣饰有一类著名的“华托服”,犹如层层花瓣翻飞般浪漫,蕾丝在这里充分展露出它的轻盈灵巧、柔美可人。华托服上衣袒露低胸,有着自然斜溜的肩线,窄而瘦削的袖子长至手肘,在手肘处突然发散为喇叭花和漏斗型的袖口,袖口多饰以蕾丝,或者露出衬衣袖子里的层层蕾丝花边。华贵的裙摆和精美的蕾丝饰边,则让细节更显华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