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5月20日 星期日
5
综合

综合素质评价框架指导下,上海民办中小学创设游戏情境考查学生综合素养

科学面谈评价标准助家长减轻焦虑


    ■本报记者 朱颖婕 张鹏

    “本来做好了排长龙的准备,没想到前来面谈的人并没有传说中的‘人山人海’,反而组织有序,提前20分钟就让家长和学生进校园了。”昨天一早,一名参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外国语小学面谈的家长,在朋友圈里写下了自己的感慨。本周末是2018年上海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招生面谈的日子,与上海的天气一并“降温”的,是沪上家长对孩子升学择校的焦虑,这也是近年来上海市教委一揽子教育政策落地带来的积极影响。

    “新政实施之下,民办学校究竟如何选择生源?”这一萦绕在家长和民办学校管理者心头的问题也在今年有了明确的答案———有关教育研究机构分别针对幼升小和小升初入学准备,进行了专业研究,并提出了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在今年的面谈过程中,民办中小学可以结合校情,设计体现多个考查点的面谈内容,落实素质教育导向。

    “学校门口排队长龙不见了”

    “报名人数确实较往年有所减少,家长们的选择更加理性了,这对我们而言也是好事。”记者从上外附小了解到,今年参加面谈的学生在500人左右,录取比约为2:1。由于人数减少,本次面谈预计只需一天就能完成,全校80%的教师将参与面试。

    昨天早上8点不到,上海民办兰生复旦中学的面谈就已有条不紊展开,第一批参加面谈的60名学生皆已就位。兰生复旦副校长陈慧珍告诉记者,今年参与面谈的学生有300多人,计划招生200多人。

    带儿子来参加面谈的陈先生提到,孩子就读于杨浦区一所公办小学,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全家人认可学校“基于学生人格完善的优才教育”这一办学理念才报名了兰生复旦。“在面谈前,孩子最重要的准备工作不是刷题,而是锻炼身体。”陈先生的话代表了不少家长的心声。

    今年,闵行区民办协和双语学校计划招收200多名新生,昨天约有1800多名适龄儿童参与面谈。学校校长杜玲表示:“今年学校招收一志愿和二志愿考生,报名总体人数比去年减少了近千人。”

    招生录取首次有可参考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

    每逢招生录取季,家长们最关心的是“学校按照怎样的标准来招生”,学校最头疼的也是“用什么方式科学选拔符合自己办学特色的生源”。对此,本市教育研究专业机构开展了幼升小、小升初入学准备研究,提出了多元化的综合素质评价框架。各民办中小学结合校情,精心设计了体育运动、团队游戏、线上问答等多样化的项目活动,着重考查学生的综合素养及学习潜力。

    兰生复旦就在本次面谈中加大了对注意力、推理力、自我反思能力的考查。根据面谈安排,学生们依次到项目活动室、室内体育馆参与“德育拓展活动”和“体育微课”,最后统一进入计算机教室完成50分钟线上问答。

    “过去我们的面谈也曾采用过侧重考查学科知识或参考成长手册、简历等方式。”陈慧珍提到,多元化综合素质评价框架的出现,让他们意识到需要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学习习惯等此前比较忽略的部分。

    民办协和双语学校也积极吸收幼升小入学准备指南的研究成果,遵循适龄儿童的身心特点,坚持儿童性、趣味性、体验性的面谈原则,创设了“我是小小探险家”的游戏情境,设计了“夺宝小骑兵”“世界真奇妙”“智力大冲浪”和“快乐大森林”四方面的面谈内容。杜玲说:“研究成果帮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面谈的关键目标和主要内容板块,启发我们明确了更科学和准确的面谈评价标准。这些活动不仅关注孩子的学习品质、身心健康、学习潜能,而且在轻松的情境游戏中,让孩子们体验学习的丰富和乐趣。”

    落实面谈“七个严禁”

    为进一步加强民办中小学招生面谈的规范管理,今年,市教委明确要求民办中小学面谈“七个严禁”,包括:严禁提前开展面谈,严禁收取各种特制的学生个人简历及各类获奖证书,严禁面谈及招生录取与任何社会教育培训机构挂钩,严禁组织两轮及以上的面谈,严禁利用面谈进行任何形式的学科知识考试或测试,严禁对报名民办学校的学生家长组织任何形式的测评、调研等活动,严禁将学生奥数成绩、英语星级考等各类竞赛获奖证书、各类等级考试证书作为录取的依据或参考。

    5月21日至22日本市义务教育阶段民办中小学招生面谈结束后,民办学校招生将实施按志愿分批次录取:5月21日至5月22日进行第一志愿录取,5月24日至25日进行第二志愿录取,5月27日进行第三志愿录取(限初中)。学生家长应在规定的时间内,通过短信或“上海市义务教育入学报名系统”完成确认工作。

    为落实公办民办小学同步招生,5月 19日、20日同时安排本市公办小学第一批验证。5月21日起,各区对通过第一批验证的适龄儿童,陆续发放公办小学入学告知信息。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