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5月19日 星期六
5
要闻;综合;公告

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大师讲坛”系列举办首场活动

陈凯歌对话梦枕貘:当你痛苦时,继续写下去


    ■本报记者 卫中

    一位忠于创作的文学家遇到了一位忠于创作的电影导演,会有什么样的化学变化?根据“日本魔幻小说的超级霸主”梦枕貘作品《沙门空海》改编,陈凯歌导演的电影《妖猫传》去年上映。影片不仅在中国引发评论,并且成为近十年来在日本获得最高票房和关注的华语作品。

    昨天下午,上海大学上海电影学院“大师讲坛”系列举办首场活动,陈凯歌与梦枕貘就文学创作、技术与艺术的关系展开畅谈。对话中,两位艺术家表示,面对作品的评论,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都值得倾听;面对自己的内心,“当你痛苦的时候,继续写下去”。

    说小说创作

    不让写作,也要把故事说给别人听

    小学时梦枕貘就已经有了成为作家的清晰愿望,但真正开始完整写故事是从二十五六岁开始,而以写作为生已经是30岁以后的事情了。说起成为职业作家的过程,梦枕貘回忆,有一段时期他经常会想象 “有一天自己要成为伟大的作家”,后来他才意识到总是想“有一天”可不行,必须立即就把小说写出来。于是梦枕貘把自己珍藏的所有相机全部卖掉作为生活费,随后的三到四个月时间里专心写作,终于写出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

    对于写作,梦枕貘简直狂热,“我只知道我不能停笔,会不停地写下去。我会在脑海中不停地创作,如果有一天不让我写作了,我也会把这些故事说给别人听。”但快乐与痛苦往往是并存的,刚成为作家时他曾认为自己写得很好,后来在书店看到那些伟大作家的书又觉得自己写得不好。“我被巨大的不安和自我否定、自我怀疑所控制。”幸运的是,对文学的热爱让梦枕貘坚持了下来。梦枕貘说,每当他发生自我怀疑的时候,是对文学的喜爱、对创作的冲动让梦枕貘忽略那些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的情绪,“当我感到自我怀疑的时候,我就不顾一切地写下去。”

    陈凯歌表示,创作者都会面临相同的状况。他提醒听讲座的大学生,将来创作时也会遇到相同的问题,由于喜爱而超越痛苦的梦枕貘的经历,则可以带给学生启发。“希望因爱而来,不是只为学而来。”陈凯歌说,在电影学院求学,应是出于对电影和创作的喜爱而来,而不是为了“念个大学”而来的。

    在技术飞速发展、甚至有人认为技术可以取代艺术的时代,还能出现伟大的艺术家吗?梦枕貘认为,不论什么年代都会出现伟大的艺术家。艺术是随着技术一起发展的。他举例,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人类艺术形式是洞窟壁画,后来有了照相机和胶片,艺术的形式和手段扩展了。艺术表现形式会有很多种,但创作本身不会消失。

    对话电影改编

    必须找到视觉细节来表达对人物的理解

    有现场观众提问,如何看待《妖猫传》?梦枕貘表示他看《妖猫传》有七八次,每次的感受都更深刻,这种情况以往只有他看舞台剧时才会出现。他认为《妖猫传》有很好的构思,能让观众不断产生各种思考。他希望观众能多看几遍,这样才能明白这部电影的制作的精细,“你们看第二、第三、第四次的时候,一定会有新的发现和感动,我也是第一次有这样的看电影的体会。”

    陈凯歌则笑称,作为导演应该接受和倾听所有的意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就电影本身来说,要通过镜头、通过剧本、通过导演的手段,尤其是通过视听的手段来完成对电影的创作。电影跟写小说以及其他文字工作不一样,必须找到视觉的细节来表达对人物的理解,这点特别重要。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