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实的?量子物理学意义的未竟探索》(Adam Becker,Basic Books)
物理学家们都认同量子力学是人类最卓越的科学成就之一。然而,如果问问量子力学究竟是什么,肯定会吵作一团。一个世纪以来,大多数物理学家都追随了尼尔斯·玻尔的“哥本哈根诠释”,并将量子物理学背后有关真实的问题视为毫无意义。长期以来,玻尔的学生们不遗余力地保护他的学术遗产, 然而,约翰·贝尔(John Bell)、戴维·玻姆(David Bohm)和休·艾弗里特(Hugh Everett)等物理学家亦坚持寻找量子力学的真正意义。这本书正是关于这场思想斗争的故事,关于勇敢追寻真理、捍卫真理的科学家们的故事。
《自拍》(Will Storr,The Overlook Press)
什么叫“自拍脸”?脑袋稍稍倾斜,一侧脸颊转向镜头,眼睛从不直视相机,嘴唇不自然地打褶……这种“现场”,很多人都看到过或被看到过吧。“自拍”行为涉及一个“鸡与蛋”的问题:人类捕捉和投射完美自我的渴望究竟从何而来?这种自恋的驱动力产生于技术之前还是之后?是智能手机唤醒了人类自恋的本能吗?
这个时代是技术决定论的黄金时代,人们不断担心Siri、Instagram或YouTube如何改变我们的大脑以及社会和政治的运作方式。技术悲观主义的一个经典案例就是:1993年,美国文化批评家尼尔·波兹曼(Neil Postman)在《技术垄断》(Technopoly)中提出警告——文化如何逐渐沦落为技术的奴隶,并预测互联网会造就疏离的、愚蠢的人类。同理,今天不断出现的科技创新小工具可能也是导致“自恋症候群”的“罪魁祸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