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张晓鸣
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获悉,上海今年将全面贯彻国家降成本总体要求,实施九方面18项政策举措,预计新增减负500亿元左右,另清退保证金约142亿元。去年,本市根据国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三去一降一补”的总体要求,出台六方面15项政策举措,全年新增减负超过530亿元,2016年和2017年两轮措施合计减负超过1530亿元。
据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委主任马春雷介绍,今年,上海将继续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破”“立”“降”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围绕关键环节,瞄准打造行政审批最少、收费最少、效率最高、透明度最高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以政府收入的“减”,换取企业效益的“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乘”。
九方面举措降低企业负担
具体来看,上海将在降低税收负担、降低政府性基金征收水平、降低收费负担、降低人工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降低能源成本、降低融资及资金周转成本、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和探索区域试点九个方面降低企业负担。
在降低税收负担方面,上海将落实国家有关调整增值税税率、统一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标准、实施部分企业未抵扣完的进项税额一次性退还政策,以及提高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小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上限,将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亏损结转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等相关减税政策。
在降低政府性基金征收水平方面,上海将贯彻国家要求,把残保金征收标准上限从本市社会平均工资的3倍降至2倍。
在降低收费负担方面,上海将停征原排污费中的VOCs(挥发性有机物)收费项目,降低部分无线电频率占用费收费标准,降低四项地方权限行政事业性收费,以及降低部分政府定价经营服务性收费。
在降低人工成本方面,上海将工伤保险基准费率下调至50%,期限为一年,下调后本市平均费率为0.22%左右。同时,将阶段性下调失业保险费率0.5个百分点的政策执行期限延长至2019年4月30日,并且扩大失业保险援企稳岗政策覆盖面,对符合条件的用人单位按该单位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总额的50%给予稳岗补贴。暂停征收企业欠薪保障金。
在降低物流成本和能源成本方面,上海将降低港口物流成本和车辆通行成本,以及降低企业用电成本和用气价格。
在降低融资及资金周转成本方面,上海将完善融资担保政策,推进新型“政银担”合作机制,进一步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完善融资担保基金风险补偿机制。同时,自今年1月 1日起停止收取住宅物业保修金,原则上在6月底前完成清退。
在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方面,上海将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推进“证照分离”改革试点,优化和完善产业项目审批流程,深化“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以及深化网上办事工作,着力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做到企业市场准入“一网通办”,并且建设完善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平台。
在探索区域试点方面,上海将选择部分区和开发区结合区域实际,开展部分领域降成本试点,探索降低能源成本、物流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等新路径,先行先试,为全市面上减轻企业负担、优化营商环境积累经验做法,并做好政策储备。
减负力度大,企业获得感强
那么,从经济形势和财政收入方面看,上海减轻企业负担成效如何?
对此,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章雄介绍,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延续去年稳中向好的态势,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新旧动能加快转化,同时,质量效益持续提升,社会民生不断改善,实现了良好开局。一季度全市生产总值(GDP)同比增长6.8%,增幅与去年同期持平,与全国保持一致。财政收入方面,一季度本市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91亿元。
章雄分析,从增速来看,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2%,低于全市生产总值6.8%的增幅,远低于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幅。一方面,增速放缓体现了本市降本减负的成效,在前期调研中,企业普遍反映,减负力度大,获得感强。另一方面,去年本市税收占到全国税收总量的1/10左右,对全国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针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清理,市财政局巡视员袁白薇表示,市、区两级财政将按照部门预算管理的要求,统筹安排相关职能部门依法履行政府管理职能所需要的经费。另外,本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已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支出的安排和收入是完全脱钩的,因此,职能部门履行管理职能的相关经费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近年来,上海持续实施降本减负举措,能减尽减,能降尽降,措施的空间和余地越来越有限,所以,我们希望能在区域探索一些降本减负方面的政策储备。”马春雷强调。
据悉,上海将完善降成本工作协调机制,加强综合统筹、整体设计和有序推进;各职能部门加强与国家部委沟通对接,按规定程序推进政策落实落地。同时,将减轻企业负担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市、区两级政府督办范围,市有关部门及各区、试点区域在每季度末将推进落实情况报送市发展改革委,加强考核检查。减免、缓征等部分阶段性政策,由市主管部门根据政策后评估情况动态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