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薄小波
如何吸引更多的居民以饱满的热情参与社区建设? 在嘉定区安亭镇,伴随着一个个“宜居家园·乐享空间”的形成,越来越多的居民投入到社区治理的事务之中。
目前,安亭镇常住人口达25.59万,其中来沪人员15.67万,社区居民来自五湖四海,分散在各行各业,不同的文化背景和思想观念在这里交织碰撞,居民诉求也多种多样。比如,老小区里,居民之间的熟识度高,但小区内房屋老旧;新建小区里各类公共设施齐全,居民文化素质较高,但凝聚力不够。从2017年起,打造“乐享空间”成为安亭镇“破题”小区管理难题,实现社区治理创新的主要抓手。
“乐享空间”从空间形态上看是对空间功能的利用,但更重要的是重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提供交流空间的同时,让居民感受到友好互助的邻里情谊。“乐享空间”的探索,最早来自红梅社区的“老区新景”空间改造项目。红梅社区建于上世纪60年代初期,小区内的中心花园承载着居民们的许多美好回忆。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花园设施逐渐陈旧,绿化黯然失色。于是,社区通过“最美家园”绘画比赛、彩虹步道、井盖涂鸦等活动,组织居民为社区花园的改造出谋划策。老
旧的花坛重新装修了一番,花花草草的种类更丰富了,周围还添置了长凳、防滑步道……中心花园再次焕发青春,成为居民们聊天聚会的公共空间。“老区新景”项目的顺利实施,在改变小区面貌的同时,也让居民在着手改建、美化、共建一个属于大家的“乐享空间”过程中重新走到了一起。
“乐享空间”囊括范围很广,可以因地制宜将楼道、院落等不同空间打造成不同的共享形式。通过“乐享空间”的营造,撬动了居民自治意识,共同营造“我的社区,我的家”的治理新模式。例如,沁乐社区开展了“楼组微自治、邻里大空间”的楼组建设。居民们自发清洁、美化楼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新源社区的“三道门”项目,则是引导居民守住“三道门”———小区大门、楼道门和居民安全意识的隐形门,并组建了一支志愿者队伍。
去年,安亭镇全面推进“乐享空间”建设,全镇30个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居委筹建组,都推出了自家的空间营造项目。玉兰第一社区的“小小灯笼,点亮社区”项目、沁富社区的“沁富剧场”项目、黄渡社区的“幸福弄堂”……在感受“乐享空间”带来的温馨同时,社区的凝聚力也在悄悄增强。
下图:安亭“乐享空间”吸引年轻人参与社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