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记者李婷 见习记者王筱丽)“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的美术部分,在30本连环画创作获得各界好评之后,主题画创作又取得丰硕成果。记者获悉,经过一年多的精心构思以及由专家组成的艺委会数次评审,目前完成作品50余幅。昨天,从首批面世的主题画中精选而出的部分作品亮相上海中国画院,进行内部观摩,听取宝贵意见。
“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是市委宣传部组织实施的一项重大文艺创作工程,涉及学术、文学、美术、影视及动漫等多个领域,着力梳理中华文明浩瀚的源头。
从2016年5月开始,刘大为、冯远和施大畏等艺术界领军人物带领来自北京、山东、西藏、内蒙古、新疆、深圳、浙江等地的画家积极投入第一批主题画创作,作品涵盖了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等各种艺术类型。“开天辟地———中华创世神话”文艺创作与文化传播工程组委会副主任施大畏透露,在整个过程中,画家们都精益求精,给自己的作品定下了很高的标准,每一幅画都经过反复雕琢。
关于后羿的题材有很多,为了寻求不同的角度,画家韩硕没有选择经典的“后羿射日”故事,而是选择描述后羿射杀猛兽猰貐。为此,他在创作《羿诛猰貐》过程中几易其稿。“神话创作给了画家们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这个相对冷僻的故事也让我可以更加天马行空。一开始接到这个题材,心里有些没底,但在研究神话的过程中渐渐找到了思路。”韩硕说。
在创作《涿鹿之战》时,画家张培成吸收了很多壁画元素,并参考了中国古代画像砖中的神兽形象,以增添画面的历史感和厚重感。“创世神话体现了民族自信,每个民族都应该清楚自己是从哪里来,作为画家,用作画的方式来表达这份情感很有意义。”
“精卫填海”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故事。如何将其在画纸上表现出来,画家马小娟在前期构思上花费了不少时间。“这个故事本身具有很强的美感,我不想把女娃画得太痛苦,而是突出她的少女感。”在画家心中,女娃更像是一个小女孩。最终的画面上,女娃的臂膀化身羽毛冲出海浪,身边环绕着精卫鸟,给人带来完全不同以往的视觉效果。
洪健在创作《神农尝百草》时,借鉴了唐宋时期宫廷绘画的笔触,在人物处理、环境营造上突出人与自然的亲密感。
“新时代给了我们画家这样一个难得的机会,能够将中华民族的起源通过画布反映出来。”施大畏透露,第一批完成的作品仅仅是一个开端,第二批的主题画创作将着眼于培养新人、培养年轻画家,通过资深艺术家带学生的方式参与到项目中来,期望明年能集齐百幅作品开设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