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5月01日 星期二
2
要闻

希冀更多人在当代续写《资本论》

顾海良鲁品越做客文汇讲堂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专场


    本报讯 (记者袁琭璐)“《资本论》 只是马克思设想的‘六册结构计划’的开头部分,他留下了更多政治经济学的课题,等待后人续写。”日前,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北大博雅讲席教授顾海良与上海财经大学首批资深教授、全国经济哲学研究会副会长鲁品越做客第121期文汇讲堂,共话《〈资本论〉 的完成时和未完成时》,以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

    “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不少西方学者也在重新研究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 《资本论》,借以反思资本主义的弊端。这证明 《资本论》 还是我们当今研究资本理论和社会主义的经典。”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首席专家,顾海良在主讲中详述了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的历程,并表示,《资本论》 是在“六册结构计划”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它只是个开头,至少关于竞争资本、股份资本、雇佣劳动资本等,马克思尚未来得及研究。因此,所谓的“完成”与“未完成”指的就是 《资本论》 的完成和马克思经济学著作的未完成。

    顾海良指出,在 《资本论》 第一卷中,剩余价值、劳动二重性和工资范畴作为“崭新的因素”表明马克思完成了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创作。不过,《资本论》 没有穷尽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探讨的全部内容。《政治经济学批判》 的“六册结构计划”展示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研究的恢弘构想,其中的一系列论题,已经成为当代政治经济学发展的重大课题,需要后人续写。

    对于在当代如何发展 《资本论》,对话嘉宾鲁品越认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导致的“全球化”与“逆全球化”深刻证明了马克思对资本内在矛盾分析的正确性。解决这一矛盾的中国方案———“一带一路”倡议,其背后的力量便来源于马克思的理论。而“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构想,是马克思主义“已完成的理论”在当代实践基础上的伟大发展,是 《资本论》 的伟大续篇。顾海良补充,马克思无法完全预见当代资本主义新发展的现实,这就需要我们结合当代现实,来发展马克思的 《资本论》。这将成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的新的突破口,也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创新的新亮点。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