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29日 星期日
6
综合;广告

北外滩迎来第一百五十万名入境邮轮旅客


来自澳大利亚的希瑟·布朗幸运地成为了从北外滩入境的第150万名邮轮游客。       本报记者 叶辰亮摄

    本报讯 (记者邵珍)位于虹口区北外滩的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昨天迎来今年到访的第10艘访问港邮轮———银影号。码头上举行了一场浓浓中国风情的欢迎仪式,300多名游客甫一上岸,就感受到不一样的中国热情,来自澳大利亚的希瑟·布朗女士成为从北外滩入境的第150万名邮轮游客。据悉,这是上海首次举行访问港邮轮欢迎仪式,也是吸引访问港邮轮游客、提升上海服务品质的一次有益探索。

    与外滩毗邻、与陆家嘴隔江相望,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使得北外滩成为高端精品邮轮竞相靠泊之地。上海港国际客运中心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珏慧告诉记者,目前,国际客运中心码头每年接待邮轮量稳定在20艘次左右,到访邮轮都是国际精品邮轮。2017年,码头累计停靠访问港邮轮达23艘次。今年1至4月,已有10艘邮轮靠泊,预计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前后,还将有维京猎户号、星之传奇号、新浪漫号、阿姆斯特丹号等10艘国际精品邮轮相继抵达北外滩。

    相继靠泊的国际精品邮轮,成为黄浦江上的一道靓丽风景。如何“留船”又“留人”,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昨天,除了欢迎仪式之外,每位游客一走下舷梯,就收到工作人员递上的一套明信片和旅游宣传资料。码头上,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虹口北外滩等宣传海报,让许多准备登上大巴的游客放慢脚步,或拍照或扫码,有人甚至和工作人员聊起了天。虹口区旅游局局长姜卫告诉记者,为邮轮到港举行欢迎仪式是国际惯例,这是为了提升游客体验感和获得感,同时也能展示上海这座国际大城市的魅力,打响“上海服务”品牌,“这样的欢迎仪式,今后将常态化举行”。

    邮轮产业的魅力,在于其拥有的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数据显示,过去境外游客在上海港口下船上岸后,一般只停留一两天,现在普遍延长到三至五天。上海师范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刘德艳认为,邮轮产业是吸引境外游客入境旅游的一条重要途径。在把中国游客送出国旅游的同时,可以通过邮轮将境外游客带到上海、长三角。15天邮轮入境免签、144小时过境免签制度等措施的施行,为留住邮轮游客提供了可能,但要真正吸引游客下船观光、消费,还需要一系列配套服务的提升和环境营造,增强游客的体验度,丰实游客的获得感。

    据悉,银影号停留上海期间,游客可自行选择线路。近年,虹口还推出了“海上方舟”旅游线路;和黄浦、浦东开展三区联动,设计制作“浦江风云、申城记忆”滨江微旅行路线;在北外滩滨江引入双层观光巴士,在国客中心、上海大厦等北外滩标志性景点设置站点,将北外滩滨江纳入全市巴士旅游体系之中;尝试开发“浦江游船+文化演艺”项目,引进“漂移剧场”。今年,虹口还将依托区域内的文化旅游资源,推出“乐活虹口”英文版App,不断丰富滨江“水岸联动”的旅游线路和产品,打造邮轮产业的完整产业链,以期提升邮轮经济的带动效应。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