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易 通讯员陈超
上海昨天异常阴冷,宛如回到了萧瑟的初冬。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病房内,15时38分,年仅26岁的武警特战队员李保保的心电图拉成了一条令人悲伤的直线。这位与病魔搏斗300多天、经受百般折磨却从未言痛的钢铁战士,最终还是离开了……
所有闻讯赶来的战友肃立敬礼,医生、护士停下手中的工作,李保保的父亲和同班战友邵引路轻轻地将白布盖上年轻的脸庞。自医院十天前发出李保保病危通知书以来,邵引路差不多就没合过眼。此时的他再也忍不住泪水,哽咽着念叨:“战友一路走好!”
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李保保在日记中写着这样一段话:“如果有来生,还愿为国再牺牲!”
李保保是武警上海市总队机动第二支队特战一中队班长。去年4月,他在西部某地担负执勤任务,因胃部恶性肿瘤恶化吐血,倒在了执勤的路上,回沪后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李保保住院期间,武警上海总队司令员朱宏、政委徐国岩多次到医院探望,鼓励他说:“特战队员是不怕苦、不怕死的钢铁特战勇士,无论何时都要保持战士的冲锋姿态与病魔战斗。”
“当兵不图啥,只想为国做点啥”
陕西甘泉,李保保就出生在这片红色土地上。当年,他的祖父就是从这里参加解放军的。李保保是听着红色歌谣和革命故事长大的,在这个红色家庭,男儿生来扛枪打仗、保家卫国的意识根深蒂固。他的名字既是“宝宝”的谐音,也是保国保家的寓意。
2010年12月,刚满18岁的李保保应征入伍。到部队之初,在新兵思想问卷调查“入伍动机”一栏中,李保保写到:“当兵不图啥,只想为国家做点啥!想为国家做点啥,那要看能为国家做点啥!”
在全训支队,军事素质是饭碗工程;先当一名特战队员,才有资格为国干点啥。从小被全家人捧在手心里长大的李保保,身子薄、底子差,离进特战分队还差很大一截。武警上海总队机动第二支队一大队教导员李峰这样说:“不行就练,保保身上有股子轴劲儿!”
在特勤中队,李保保只要有时间,就会泡在训练场加练,手指磨破了,贴上一层又一层创可贴继续练。凭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李保保奋起直追,有惊无险地通过选拔,加入了特战队。特战分队训练苦、强度大,与李保保一同入选的15名上等兵,两年后仅剩他一人继续留队。坚守,收获的是军事技能的累积,到了第一期士官服役期满,他已成为佼佼者。
2012年4月,李保保被选派参加总部侦察兵集训。面对从未接触过的新侦察装备,他一度摸不着门道。于是,每到晚饭后,李保保都会拿着说明书盯着教员,打破砂锅问到底,硬是把性能摸了个透,成为第一个熟练使用软管窥镜的队员。结业考核中,他以侦察专业全优的成绩获得华东片区总分第三名。
“战时不怕死,才能彰显真本事”
“不去战场走一遭,不算合格特战兵。”2015年4月,李保保第一个向中队支部提交请战书,远赴西部某地担负维稳处突任务。
“就你一个弟弟,去那么远的地方执行任务,全家人都不放心。”闻听李保保要去外地执勤,大姐李玲玲多次劝阻,但李保保铁了心要去。他说:“我是一名军人,是特战队员,只有上战场,战斗在第一线,这样的人生才有意义。”
西部边陲,空气干燥、多尘、昼夜温差大,像刀子一样的风沙,吹得脸生疼。不到两个月,李保保的手和脸开始干裂,尤其是手掌上的裂纹很大,稍微用点劲,血就会渗出来,拿枪训练疼痛难忍。即便这样,李保保硬是撑着,一个科目也没有落下。
李保保不怕苦,更不怕死。在日记里,他写道:“生命的宝贵在于仅有一次,但是关键时刻怕死退缩,当兵苦练来的本事还有意义吗? 即便有危险,我也愿意当一个为战友挡子弹的人。”
李峰至今记得,2015年10月,他带领特战分队奉命捕歼一伙犯罪分子。李保保作为主力队员,强顶着高原反应参加行动。奔袭数十公里后,他们成功将犯罪团伙围困在一个山头。
“一组正面主攻;二组迂回牵制,到达攻击位置后报告……”李峰让李保保迂回牵制。山头险峻陡峭,李保保冲在最前头。不足百米距离时,居高临下的暴徒开始负隅顽抗,不断投掷长矛、巨石,试图阻挠特战队员。李保保挺身而出,依托掩体冷静射击,为战友全歼犯罪分子赢得宝贵时间。
一年的参战轮训很快过去了。2016年11月,回到上海没多久的李保保再次提交申请,请求重返熟悉的反恐战场,他对中队长余京金说:“我是老兵,熟悉当地情况,不让我去让谁去?”
这一次的任务比第一次更重。同行的战友徐益州说:“有时要连续执行任务12个小时以上,李保保顾不上吃饭,就在路上随便吃点干粮,简单填下肚子。”其间,数次出现胃部胀痛、胆汁反流等症状,但他闷着不说,一直咬牙坚持。2017年4月,因为胃部疼痛难忍,他被送到了附近的卫生所,病情缓解后,李保保出院归队。
一天,营区响起急促的警报。“有战斗!”李保保从床上猛地弹起,带着队员登上巡逻车赶到事发地。尽管后来得知只是虚惊一场,但他依然不肯从战位上下来,此时疼痛袭来,他左手握拳死死顶住阵阵发痛的胃部,右手牢牢握着手里的钢枪,最终因体力不支,倒在了巡逻的路上。李保保被送到地区医院检查,3天后,胃部病理切片报告显示,胃部恶性肿瘤,建议转院治疗。
带队排长魏逸博拿到报告后,脑子一片空白。就在一分钟前,李保保刚把延期执行任务的申请交上来。看着满脸兴奋的李保保,魏逸博宁愿相信这是误诊。经报部队同意,当天晚上,魏逸博“谎称”需带李保保汇报工作,连夜飞回上海。李保保临行前还不停地叮嘱战友:“床铺别撤,过几天我还要回来继续执行任务。”
“病魔打不垮,一心为国战沙场”
回到上海后,总队请来各大医院专家会诊,最终李保保被确诊为胃癌晚期。武警总队医院肿瘤科主任陈坚说:“李保保的病情非常严重,已到了晚期,那种钻心的疼痛是常人难以忍受的,我们科所有医生看了以后,都感到非常震惊,也只有经过战场洗礼的特战队员才能忍受如此难熬的痛楚。”
噩耗传到老家,家人连夜赶到医院,父亲隔着玻璃看着心爱的儿子,怎么都不敢相信眼前十分健壮的保保竟患了如此重病。
李保保的病情同样牵动着全支队官兵的心,战友们轮流到医院看望。他们还在中队做了一个“保保信箱”,将祝福语写在卡片上,定期送到医院,为李保保加油鼓劲。
躺在病床上的李保保,心心念念的是昔日的战场和共同战斗过的战友。与病房一墙之隔就是机动大队的训练场,他平时总爱趴在窗头看战友训练。
陪护的邵引路每周会更换中队教育训练计划表。李保保只要身体有点好转,就在病房里练体能,他担心少训练一天就会拖中队一天后腿。
随着化疗的深入,李保保完成基本训练越来越难。躺在病床上,他开始学习《国内外反恐战例研究》《反恐怖战斗主要战法》等书籍资料,不时摘抄笔记,撰写心得。他对邵引路说:“帮我保存好,以后回中队执行任务一定还用得上。”
严冬过后是暖春,望着窗外的满眼苍翠,李保保的心思又飘到了那个魂牵梦萦的地方。春天来了,边疆的风沙又该起了,红柳也该抽出新芽了吧。一天,李保保对邵引路说:“帮我买盆沙棘吧,看到它就能想起在边疆一起战斗的战友。”
植树节这天,邵引路将一盆沙棘放在窗台上,李保保凝视良久。转到东方医院治疗时,他嘱托邵引路,把沙棘、哑铃和他每天坚持写的日记一起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