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渊,原名俊宽,字溥泉。1920年,曹渊考入安徽芜湖工读学校,被推选为校学生代表,参加安徽芜湖学联并成为领导成员之一。1921年,因参加声援安庆“六二”惨案,被校方勒令退学。同年秋,考入安徽芜湖公立职业学校,被选为校学生会主席。
1924年,曹渊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入学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部分黄埔军校教职员和学生成立了“中国青年军人联合会”,曹渊是该会的骨干分子。2月初,曹渊率领学生连参加讨伐陈炯明的第一次东征,其“神勇”表现受到党代表廖仲恺的赞扬。
1926年5月,曹渊被派遣到叶挺独立团任第一营营长。6月2日,叶挺独立团被敌军围困,曹渊率一营支援,当夜赶到黄茅铺投入战斗。次日凌晨全团全线反击,击败敌军6个团,又乘胜追击占领攸县,取得北伐战争中第一次大捷。
吴佩孚为了阻挡北伐军的前进,拼凑2万余人,亲自部署防御汀泗桥,并组成千余人敢死队攻到北伐军第四军军部附近,叶挺派曹渊率部支援。一营经过连续冲杀,将敌军的敢死队击溃,军部转危为安,曹渊和一营受到传令嘉奖。8月27日,叶挺独立团占领汀泗桥。8月30日,在攻打贺胜桥战斗中,曹渊指挥一营救出身负重伤的二营营长许继慎,并组织一、二营官兵与敌军争夺贺胜桥头阵地,打败吴佩孚亲自指挥的敌军主力,打开了通往武汉的最后一道大门———贺胜桥。
9月1日,各路北伐大军云集武昌城下,曹渊率一营为突击前锋,全营大部分官兵临战前均留下家书,表示誓与敌人决一死战的决心。9月5日凌晨,曹渊率一营冒着城头弹火竖起云梯,登城与敌军肉搏,大部分官兵壮烈牺牲,仅剩10余人。在这场战斗中,曹渊头部中弹牺牲,年仅24岁。
新中国成立后,曹渊被追认为革命烈士,编入 《中华英烈传》。在其家乡安徽寿县小甸镇,还设有寿县革命烈士陵园,曹渊的照片及光辉事迹陈列于陵园烈士事迹陈列室。
新华社记者 张紫赟(据新华社合肥4月2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