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20日 星期五
T4
近距离

出走一甲子,归来仍如初见


    黄旭华献身中国核潜艇事业整一个甲子了。

    今天,身为中船重工719所名誉所长的他,敬终如始,依然在为我国核潜艇事业的未来出谋划策。

    每天早晨,只要不外出开会,他都会出现在719所的家属院里,打一套兼具杨氏太极和陈氏太极特点的“太极长拳”。上午上班时间,他会准时出现在他的办公室里。但他总是谦逊地说,现在,他只是新一代核潜艇研制团队的“啦啦队”,偶尔客串一下“场外指导”。

    杨连新与黄旭华很熟悉。他说,这位总设计师是性情中人,感情丰富而细腻。2006年,他去黄老办公室,说起希望收藏黄老当年设计核潜艇时用的算盘。黄老用商量的口吻对他说:“这算盘是我老岳母送给我的,我先征求一下她老人家的意见,再给你行吗?”说到“老岳母”时,黄老眼含泪光。半年后,黄老从武汉进京开会,特意带来了这把刻着“旭华”两字的算盘。他还在包装算盘的大牛皮纸袋上亲笔写道:“核潜艇工程1958年开始探索直至1965年正式上马使用过的算盘。”

    作为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的黄旭华,每次单位评技术职称时他都不申报“高级工程师”,总是把机会和指标让给下属。直到1988年,上级都看不下去了,才指定同事代他申报高工。记者问钱凌白是否真有此事? 钱老说:“没错,黄院士的申报材料就是我代写的。”

    说起黄旭华的家庭,作家祖慰赞不绝口:他的家就如“人间净土”,真是太可爱了。黄旭华很有音乐天赋,会口琴、扬琴和小提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他们夫妇俩和三个女儿会一起开个家庭音乐晚会,精神生活非常丰富。有一年春节,年过半百的黄旭华和女儿们一起放鞭炮,黄旭华随手拿个空罐子盖在鞭炮上,鞭炮炸响,铁罐一蹦老高,大女儿黄燕妮笑弯了腰:“爸爸,过了年就把你送到托儿所去!”

    像所有的父亲一样,黄旭华对女儿的爱难免有些“宠”的成分,但却从不逾越规矩的底线。从1982年6月至1986年年底,他当过四年半的719所所长,虽为“一把手”,但他严守所规。她的大女儿是通过公开招聘考进719所的。

    对别人称颂他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一概否认。说他“隐姓埋名”,他说:“我们这个行业隐姓埋名的专家太多了。”

    记者问中船重工董事长胡问鸣:“黄旭华他们白手起家开创核潜艇事业时,提出的‘尖端乃常规之合’的科研思路,对我们今天走中国智造的创新之路,还有没有借鉴意义?”

    胡问鸣说:“黄总提出的是尖端与常规、创新与传统的哲学关系,揭示了从基础研究到高精尖的发展规律,是有永恒的指导意义的。虽然现在的科研条件已与当年今非昔比,但老一辈科学家提出的创新思路仍没有过时。我们跨进新时代的新一代造船人,将继续脚踏实地、埋头苦干、深耕基础、加强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努力践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国家富强铸造出新的国之重器。”

    记者问:“能告知我国新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是谁吗?”胡问鸣笑而不答。依然是隐姓埋名。

    时光荏苒,甲子沧桑。回首往事,黄旭华说:“我从中国核潜艇事业开创的第一年起,为他服务了六十年,这让我很自豪。”

    他在“日本飞机的轰炸声里”铸就的初心,依然未改。

    正是这“轰炸声”始终在提醒他“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唯有国家富强,人民的幸福才有保障。对他而言,这是再明了不过的道理。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习近平总书记说,“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六十年来,正是这初心和使命,激励着黄旭华痴迷核潜艇事业。无论是曾经啃“猪肝”一样的高粱饼子,还是被“勒令”喂猪,任何艰难曲折都动摇不了他内心的定力,可谓坚忍不拔。

    “国家也好,家国也罢,有国才有家。”黄旭华说。这就是大国重器和他的设计师的故事。

    都说中国核潜艇是“定海神针”。六十年过去了,大海里发生的故事,大海一定知道。

    大海什么都知道。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