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18年04月15日 星期日
4
国际;广告

美连同英法对叙发动空中打击———

一场有心无力的象征性军事行动


    王雷

    4月7日叙利亚东古塔地区发生疑似化武袭击事件后,美俄的外交骂战和军事对抗不断升级。13日,美国连同英法对叙境内目标进行导弹袭击。种种迹象表明,自2013年化武风波后,美俄在叙利亚的角力已趋于白热化,面对当前高度敏感的叙利亚局势,美俄博弈的未来走向值得关注。

    美俄会爆发直接冲突吗? 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并不大。

    首先,美国此次对叙军事打击的方式、目标和规模都是经过精心算计的。打击方式是远距离巡航导弹攻击而非大规模空袭。这样做显然有助于控制冲突烈度、降低伤亡风险。打击目标锁定于所谓的“化武相关目标”,未波及大马士革政府区和总统府,特意回避了可能危及俄罗斯人员的目标,没有盲目扩大打击范围。从规模上看,大约100枚的巡航导弹的确比2017年4月的那次导弹袭击数量要多,但由于打击的目标基本上都在郊区或农村地区,且叙政府已提前做了预防,所以打击效果并不明显。从性质来看,象征意义更大。美国显然追求的不是政权更迭,也不想与俄罗斯在叙爆发直接冲突,军事示强更多是为了安抚国内强硬派、冲突代理人和地区盟友的不满。

    其次,对于这种目标、规模有限,象征性大于实际意义的军事打击,俄罗斯的回应料将会比较克制。俄罗斯之前表示,“如果美方的行动危及俄罗斯人生命,俄罗斯将采取反击,包括击落美方导弹、摧毁导弹发射源头”。既然美国此次军事行动没有触及这个红线,俄罗斯自然也不会主动挑衅和把冲突升级。毕竟,与美国彻底闹翻,无助于俄罗斯最终通过政治途径解决叙利亚问题,维护自己在中东的利益。诚然,美国对阿萨德政权进行敲打,伤及了俄罗斯的面子,但里子上俄罗斯未必吃亏。事实上,俄罗斯帮助叙利亚政府军重新夺回东古塔地区并实现对大马士革全省的有效控制后,美国的巡航导弹已无法改变阿萨德政府在地面上的有利形势。

    短期来看,双方的博弈料将会延续激烈化趋势。叙利亚危机至今已延续7年,美俄的博弈从未间断。如果说2011年至2014年,双方主要是台面下暗中较量,那么2015年至今这种博弈更多转向台面上的公开角力。先是美国组建了反恐联盟,在叙大力扶植反对派和库尔德势力,随后是俄罗斯直接介入叙利亚战事,帮助阿萨德政府稳定局面。2016年以来,随着“伊斯兰国”被逐步击溃,阿萨德政权重新获得优势,美俄博弈趋于激烈化。2017年4月的化武风波导致美国对叙发动导弹袭击。2017年9月,俄罗斯驻叙高级将领被杀。2018年2月,美国对代尔祖尔的轰炸导致俄军事人员伤亡。此次化武风波无疑是这种趋势的一种延续,势必会弱化美俄原本就十分脆弱的政治互信。

    对美俄来讲,叙利亚问题均牵扯多重利益,短期内难以做出实质妥协。对俄罗斯来讲,叙利亚不仅仅是传统盟友,也是俄罗斯在地中海、中东的唯一战略支点。丢掉叙利亚,俄罗斯不仅会失去制衡北约围堵的一个重要手段,也会失去介入中东事务的一个重要抓手。纵容反俄伊斯兰势力在叙利亚做大,也会助长俄南部的分裂、叛乱势力,危及国家统一与边界安全。叙利亚所在的黎凡特地区是中东的地缘战略枢纽,能否控制这个枢纽,也事关俄罗斯的经济、能源战略,以及与西方打交道的战略筹码。

    对美国来讲,自阿萨德家族在叙利亚掌权以来,美叙就一直处于敌对状态。叙利亚与以色列、沙特、土耳其等美国在中东的传统盟友国也矛盾重重。事实上,自萨达姆、卡扎菲政权被推翻后,阿萨德政权目前已成为美国掌控阿拉伯世界、在中东推进“美国治下和平”的主要障碍。不仅如此,为了遏制伊朗崛起,阻止叙利亚与伊朗、伊拉克、黎巴嫩真主党结成什叶派反美联盟,美国也意图拔掉这个“眼中钉”。对美国来讲,丢掉叙利亚,就意味着伊朗、俄罗斯在中东的得势,意味着美国在中东声望、威信的巨大消减,以及过去在叙巨大投入的彻底失败。

    就此次事件来看,美国在叙利亚问题上并不想做“甩手掌柜”,但是,鉴于叙利亚战场格局已基本稳固,美国无力根本改变叙力量对比,此时对叙动武,主要目的还是体现自身存在,争夺叙战后政治版图主导权和利益蛋糕分配权。

    对俄罗斯来讲,目前无力也无意帮助阿萨德夺回全国的控制权。避免在叙与美国爆发直接冲突,引导美国最终走向政治对话与交易,仍然是主要目的。总之,美俄关系虽然现在很差,但双方都意识到通过军事手段解决叙利亚问题没有出路。基于这种共识,美俄都会尽可能避免冲突进一步升级。当前形势更加凸显政治解决叙利亚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过,这显然需要时机与条件。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上海报业集团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