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尚德成为“中国的伊顿、世界的尚德”,上海民办尚德实验学校从2003年创办起,就将办优质学校、品牌学校作为办学目标,追求实验性、示范性、个性化、国际化,而走向国际化是尚德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校长姜晓勇有着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脚踏实地的谋划,他认为,尚德民办教育的发展应当与国际教育“并肩而行”,尚德培育学子的风格应当与国际胸怀“比翼双飞”,尚德多元化办学的层次应当与社会需求“齐头并进”,这样既使尚德能在世界眼光中成就优质的民办教育,也能使优质的民办教育融入世界的行列,实现教育的融合、育才的融通。
正因为此,尚德建立后,就迈出了国际教育的步伐,与新西兰、韩国、新加坡、加拿大、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多所优秀学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学校定期选送学生到国外友好学校作交流,领略海外文化,认识国外学友,增进国际理解。这些早期的探索和实践,为学校后来的国际课程开设奠定了基础。
尚德拥有招生外籍学生、招聘外教的资质,走上了一条规范化、可持续发展的正轨。尚德融合部,于2008年成立;2010年4月7日 DP(Diploma Program)获得国际文凭组织 IBO 的授权,成为 IB World School,2012年DP迎来第一届毕业生,同年融合部小学开办;2013年融合部中学开办;2014年经由上海市教委审核成为21所高中国际课程的试点学校之一。
融合部10年的探索与实践,为民办教育走向国际化提供了经典的范例。
融合之择:中西教育 合璧生辉
融合部办学扎根中国文化,创设多元融合的学习环境,在义务教育阶段遵循上海市二期课改学科课程标准,并与IB课程理念相结合,实施融合课程。
小学融合课程
根据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参考国际文凭组织IBO小学项目各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大纲设置课程。尊重和发展孩子的天性,采用超学科、探究式的学习模式,围绕“我们是谁”、“我们身处什么时空”、“我们如何表达自我”、“世界如何运作”、“我们如何自我组织”、“共享地球”展开主题探究,注重学科学习与真实世界的联系,培养核心学习技能,强调对重要概念的理解,引导学生形成积极的态度,采取负责任的行动。
小学融合课程尊重孩子内心自发的创造力,打破传统的分学科学习,并形成了课程特色:完善的双语体系,培养阅读习惯;多样的体育课程设置,发展运动能力;中华传统文化经典,建立身份认同;超学科主题探究,拓展国际视野;丰富的特色社团,注重个性成长;中外双班主任包班制,创设多元氛围。
中学融合课程
根据 《上海市普通中小学课程方案》 和各学科课程标准,参考国际文凭组织IBO中学项目各个学科领域的课程大纲设置课程。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概念为驱动,紧密联系本地及全球背景,照顾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注重学生探究意识、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并形成课程特色:多样化的课程体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受益终身的ATL学习技能,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习惯;循序渐进的英语教学,造就英语语言综合实力;跨学科单元探究教学,建立知识体系关联;多层支持的SA行动与服务,培养社区意识与公民素养;儒释道文化的国学传承,建立身份认同和母语文化情结。
融合部DP
IBDP课程通过均衡的文理兼容的学科设置,自主研究为主的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拓展学习兴趣,提高思维和研究技能,养成深入探究、勇于质疑、敢于接受挑战的良好心理素质与学习习惯,为升入海外大学打下坚实的基础,并形成课程特色:全球认可的毕业文凭,直通海外大学名校;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满足学生未来发展需求;TOK认识论课程,提升学生的思辨技能;EE拓展性论文,发展独立研究技能;CAS创造行动与服务项目,培养负责任的公民;专业的个人规划和升学指导,顺利完成大学申请。
融合之本:中国元素 育人为先
尚德融合部注重中国元素在教育过程中的融入,并明确提出培养目标:培养具有中国信念、国际情怀的学生,实现IB十大培养目标:勤于思考、积极探究、知识渊博、善于交流、坚持原则、胸襟开阔、懂得关爱、勇于尝试、及时反思、均衡发展,成为能够影响世界的中国人。
根据各个学段,清晰德育目标
小学阶段:轻言缓行;中学阶段:善思乐学;高中阶段:明礼笃行。同时制定学生管理执行标准:《融合部学生日常规范标准》 《融合部学生一日常规》 《融合部学生分级管理制度》。还制定班级考核标准:融合部小学:《融合部小学“Give Me Five”班级评比》、融合部初高中:《融合部“常青藤”班级评比》。
根据成长需求,培育德育特色
融合部小学:Survival Trip生存之旅(分年级设置任务);探究单元Action(学生通过探究学习产生自发行动)。
融合部中学:Service as Action服务与行动:关爱他人、关爱社区、关爱地球项目。学生每年完成60小时服务时间,在行动中体现关爱之心,在服务中体会责任与担当。
融合部高中:CAS 项目———Creativity,Activity,Service创造,活动,服务:IBDP三个核心课程之一,两年完成150小时服务活动,并作记录、反思和分享。学生通过完成项目和11年级的CAS Trip,培养社会责任和公民意识。Community Service社区服务:培养组织协调能力、关爱之心和社区责任意识。十一月红色之旅:为期四天,学生前往北京、南京、井冈山等地,清晨观看天安门升旗,重走长征之路,感受中华根和民族魂,增进身份认同和文化认同。
设计德育主题,每月一题有序。一月:安全教育专题月;二月:尊老敬老月;三月:行为规范示范月;四月:青春期教育专题月;五月:法制教育专题月;六月:毕业季感恩教育月;七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八月:个人规划月;九月:行为规范养成月;十月:生命健康教育月;十一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月;十二月:民族文化传承月。
开设戏剧课程,感受多元文化
尚德融合部开设戏剧课程已有三年,通过对戏剧的学习,有助于学生探索、形成和交流身份认同感和个性,并逐步形成社区归属感。
尚德融合部在小学和中学阶段以戏剧社团、特色课程、年度大戏表演的形式,为学生提供适合其年龄的,在社交、情感、智力和个人智慧等方面取得均衡发展的机会。通过发展对自己、他人和世界的好奇心,学生成为高效的学习者和探究者。在高中阶段开设IBDP Theatre剧院学习课程,通过对“受众、表达、诠释、呈现、界限、流派、结构、叙事、角色、作曲、创新、表演”等艺术表演概念的诠释,学生以多种方式投入并传达情感、体验和创意,培养创造性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通过剧院学习课程可理解以下问题,诸如戏剧语言、制作要素以及通过戏剧发展与表达思想和情感时,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通过即兴情节和协作创作加以表达;展开“戏剧创作”的计划程序,如集思广益讨论、情节串连板、脚本、排练进度表和演技;将创意转化成戏剧形式的制作要素,如戏剧创作、舞台指导、服装、灯光、布景、面具的使用、音响等。
EdTA China是美国戏剧教育协会的下属机构及驻中国的唯一官方代表,每年,EdTA China举办全国性大型青少年英语戏剧节-Young ThespianFestival,包含多种参赛形式:单人独白剧、双人情景剧、即兴表演和多人剧目。
今年3月31日、4月1日两天,尚德融合部的学子们继乌镇戏剧节参演后又一次与戏剧对话,参加了2018EdTA China全国青少年戏剧节。此次戏剧节吸引了30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热爱戏剧的中学生,由27位戏剧专业的外籍评委进行评比。在48小时6轮高强度戏剧表演竞技中,尚德融合部学子最终获得包括最佳角色塑造奖、最佳男配角奖等3座奖杯,2名学生冲进全国10强,5名学生进入全国20强,5名学生入围全国30强。其中张亦佳成功被选为百老汇著名音乐剧《亚当斯一家》 Addams Family的女主角,在2小时不到的集训中出色地完成了戏剧节颁奖典礼的汇报表演。学生在赛后说:“通过这次戏剧节的经历,我们切身感受到了专业戏剧演员重复表演的辛苦,和面临各种突发困难的无措。当两天比赛结束后,我们拿到的不仅仅是奖杯和证书,更收获了宝贵的经历和体验。”4月21日,融合部IBDP学生,更联合了沪上两所IB名校,在尚德举办“Lala Land———Shangde Theatre Carnival”。届时,尚德三位优秀的IB艺术外教和来自行业内专业的戏剧演员将和IB学生们一起进行演出,并举办轻松有趣的专业戏剧工作坊。在充满想象力的星星之城里,承载着好奇和魅力的戏剧及愿望将被一一呈现。
融合之道:多元兼收 齐头并进
尚德在中外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注重理念相合、课程相配、思路相济,以实现本土化、个性化和可持续发展。
和IB课程拥有“相同的理念”
在如今市面上品种繁多的国际高中课程中,尚德最终选择了IB,姜校长解释说,这主要归因于两点:第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IB课程的教育理念、培养目标和学科领域与尚德所推崇的教育理念十分吻合;第二是因为IB课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留学考试课程,而是一个关注全面培养的课程体系,是在国际上被广泛认可并推崇的优质课程。
IB课程中学项目最重要的特点之一是加强学科之间的多种连接方式。每个学期,都会组织一次为期一周的跨学科探究活动。学生们走出校园,结合自己喜欢的学科和领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一项调查研究。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首先提出一个和探究主题相关的研究问题,然后设计研究方案,进行实地的调查或者实验,再采集并分析数据,最后完成一篇研究性论文,并把研究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多元化、个性化、本土化
扎根于本民族的文化,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多元文化的意识,才能宽容与尊重其他文化,并产生共鸣。融合就是融合东西南北,融合古老与创新,融合“万里路和万卷书”,融合“读议演说评写”于一体,进而有传承并创新。围绕这些理念,融合部各年级分别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
低年级“文艺季”开展的“传统故事大赛”给了学生们一个舞台,而他们则在准备和参赛的过程中汲取“挖掘”、“体味”、“传承”文化的精髓。学生在活动后说:“‘讲故事,明是非,长智慧’的传统小故事大赛虽然结束了,但‘读中外故事,学杰出名人’的热情却刚刚点燃。”
阅读,不仅只停留在书本报刊,还包括阅读自然、阅读社会。融合部四、五年级师生一同走进江南古镇,小桥、流水、长街、茶楼、老店、小庙、古寺、教堂……共同构成了一幅别样的江南水乡图,从中他们感受上海古镇的传统饮食、建筑、民俗和历史。
融合部高年级学生们组织的“原来我拥有那么多”主题微电影拍摄和展示,动手动脚动脑更动情:走进自然,拍摄一花一草;走进课堂,拍摄师生恩情;走进戏院剧场,摄取唯美瞬间;走进幽深小巷,感受江南水乡……将感恩的理解化作一帧帧画面。
青春、珍惜、梦想、亲情、故乡 ……学子们眼中的生活主旋律,通过精巧的双手或制成视频,或制成PPT,屏幕抵达双眼,配乐悠然,洋洋盈耳,旁白声声,抑扬顿挫,让每一位观赏者沉浸在唯美的画面中,沉醉于舒展的音乐,感受自然的绚丽。
经典画面
英才从这里走向世界
学生,是学校办学的全部;学生的荣光,是学校育人的声望;学生的前途,延续着学校的发展。
正因为这一点,尚德十分注重学生成才的“成绩单”。近日,民办尚德实验学校校长姜晓勇拿到了校办提供的一份“统计”,看着看着,不由得喜上眉梢,推窗远望,仿佛看到了尚德学子在世界各地崭露头角的那一幕幕……
这是一份优秀毕业生的“缩影”和“索引”:
融合部DP:2014届:蔡佳慧,IB全球状元,获得满分45分,学校还收到了国际文凭组织IBO总部发来的贺信。曾获得AMC美国数学竞赛全球前5%,学科均衡发展,现就读帝国理工大学。
2015届:岳川凯,从小学习编程,酷爱科技,2014年入选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梦想秀“少年爱迪生”,自主组装并创造了两台3D打印机,获得全国科技专利项目,是个科技奇才,现就读加拿大滑铁卢大学。
2016届:林倩,模联2次优秀代表,上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第一名,上海市中学生英文辩论第6名,美国国际时报征文入围,现就读加拿大UBC。
2017届:王子诺,酷爱哲学和历史,多年练习跆拳道(黑带),参加多次国际比赛并获奖,现就读美国排名前20的爱默里大学哲学系。
2018届:曾柳春霖,极具领导力和媒体能力,带领多个学生团体获得国内外大奖,模拟联合国社团社长,2016年法国雷诺全球道路安全竞赛获得全球第5名,2016TEDxYouth@SSES主要组织者,被US News排名第三的美国芝加哥大学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