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人》3月31日
人工智能改变工作场所
人工智能正大举进军工作场所,管理者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严密监控他们的员工。亚马逊获得专利的腕带可以追踪仓库工人的手部动作,并通过振动敦促他们提高效率。在帮助公司提高效率的同时,人工智能也让员工面临更大压力。本期《经济学人》认为,企业确实需要一个更公平、更高效的工作场所,但如果它束缚了员工,抹杀了人性,就得不偿失了。这不仅需要雇主和雇员间的协调,也需要人们在隐私和绩效间权衡。
《新闻周刊》3月30日
被隔离的美国学校
今年早些时候,夏洛特-梅克伦堡学校(CMS)曾发表一篇名为“打破联系”的报告。文中有一句话恰如其分地总结了贫穷与教育的关系,“在夏洛特,如果你生来贫穷,那么你很有可能一直贫穷。”根据报告,在25%学生有资格领取免费午餐的学校中,92.5%的学生能顺利毕业。而在一所超过50%的学生有资格领取免费午餐的学校,只有77.6%的学生毕业。后者的老师更缺乏经验,出现更多的纪律问题,学生的分数更低。这不是个例,而是整个美国的通病。
《纽约客》4月9日
街头餐车
本期封面试图解决了一个由来已久的疑问:街头餐车里的人吃什么?当餐车营业时,他们通常因为太忙碌而没法吃饭;当餐车关门了,因为餐车要移动,他们不能吃饭。解决方法就是:餐车里的人会与隔壁餐车里的人交换食物。